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聯電旗下和艦 撤銷掛牌科創板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7/23 第44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資訊科技頭條 聯電旗下和艦 撤銷掛牌科創板
和艦遭上交所三輪問詢 聚焦母子競爭
控制權認定 和艦科創板上市叫停
國際科技產業 蘋果霸王級NB 傳要價10萬
蘋果推霸王級NB 機殼廠利多
日韓貿戰 記憶體有轉單效應
資訊產業 雙A進擊 9月推新品尬場蘋果
中華電汰換機上盒 迎奧運商機
中華電挑戰潛規則 創三贏局面
中華電MOD自由選套餐 超殺

今日財經頭條
聯電旗下和艦 撤銷掛牌科創板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周日(21日)深夜公告,由於與大陸證券主管機關在實質控制權認定無法有共識,將撤銷子公司8吋晶圓廠和艦晶片製造(蘇州)原訂赴中國大陸科創板上市計畫,未來和艦不會再重啟科創板上市。

大陸科創板昨(22)日開板,市場原本期待,和艦將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台資企業,協助聯電擴大資本市場知名度,並提升和艦籌資能力,搶搭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商機。

聯電在科創板開板前一天深夜突然發布重訊,宣布和艦撤銷掛牌,震驚業界,市場憂心將不利和艦籌資,消息傳出後,聯電昨天股價相對疲弱,終場逆勢跌0.2元、收13.6元,但外資終止連六賣,轉為小買511張。周一ADR早盤小跌0.3%。

聯電發言人兼財務長劉啟東強調,雖然和艦在大陸上市申請中止,但僅影響大陸市場的籌資管道,聯電集團在美國、台灣及新加坡仍有籌資的管道和能力,影響不大。

聯電原本規劃,由和艦偕同另一大陸子公司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及從事IC設計服務的子公司聯暻半導體,以和艦為主體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

聯電表示,此次和艦撤回上市申請,主要因目前聯電持有聯芯股權50%,而和艦也持有聯芯15%,雖然和艦是聯電子公司,但兩家公司仍是獨立營運個體,不過大陸官方認為,投資市場在認定聯芯實質控制權方面可能會有疑慮,聯電與大陸主管機關在實質認定全認定方面無法取得共識。

聯電是在去年6月宣布和艦擬赴上海交易所上市案,並於去年8月20日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今年3月22日正式送件申請上市。外界傳言,大陸證券主管機關認為和艦與聯電之間的關連交易有待釐清,但聯電並未證實這種說法。

 
和艦遭上交所三輪問詢 聚焦母子競爭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上海科創板22日開市當天傳出聯電大陸子公司和艦晶片中止上市申請的消息,據悉,和艦登陸科創板受挫,主因並非過去三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損高達人民幣26億元,而是和艦無法清楚說明與母公司聯電的同業競爭問題。

和艦是科創板3月22日公布首批受理的九家企業之一,原計畫募資人民幣25億元。但過去一段時間,和艦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三輪問詢,儘管上交所問詢的問題數量從首輪的43個,一路減至二、三輪的18個和七個,但同業競爭問題都是第二輪和第三輪問詢中的第一個問題。

從和艦的股權結構來看,橡木聯合與富拉凱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分別持有98.14%和1.86%股權,聯電則間接持有橡木聯合100%股權。這代表和艦的實際控制公司就是聯電,而聯電的主業與和艦一樣都是晶圓研發與製造。

儘管歷經三輪問詢後,外界已能較為清晰了解和艦與聯電的同業競爭問題。但由於股權結構、技術專利等方面的原因,和艦與聯電的同業競爭問題依然無法獲得根本解決。和鑑的保薦機構長江證券與大陸主管機關經過多輪審核問詢,仍無法取得各方滿意共識,最終建議聯電及和艦晶片撤回上市申請。

 
控制權認定 和艦科創板上市叫停
記者蔡敏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電昨(22)日宣布中止子公司和艦晶片製造在A股上市案,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有兩個重點是成敗關鍵,一個是實質控制權,另一個是企業要表明在大陸深耕落地的決心,技術知識若沒有留在大陸,就會受到質疑。

該上市案以和艦為主體,偕同聯芯與聯暻半導體申請在上海科創板上市,但因聯電和大陸主管機關多輪審核問詢,和艦持有聯芯15%股權,雙方在和艦對聯芯具有實質控制權認定上無法取得共識,是決定中止和艦上市申請的主因。

市場人士推測,大陸審核單位考量,和艦持有聯芯15%股權並不具「控制權」,不應該納入合併個體,需持股超過50%。且15%到50%的差距極大,中止可能性相當大。除非和艦提出更強的證明來表示控制權。其實,公司「實質控制權」的方式很多種,假設在七席董事中,占有四席,雖然僅持股20%,仍可從董事會上去影響平日的營運活動。顯然大陸監管方採傳統方式來認定控制權。

另外,是企業需表明在大陸「深耕落地」的決心,分析指出,如公司技術研發、智慧財產等都要能在陸真正控制,審核方才會同意。

 
國際科技產業
蘋果霸王級NB 傳要價10萬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傳將在10月推出搭載16吋螢幕的MacBook Pro,是蘋果歷來尺寸最大的筆電產品。據悉,新機將由廣達、鴻海組裝,為兩大代工廠傳統旺季業績增添柴火。由於硬體再升級,售價也可望是蘋果筆電新高價,業界估可能超過新台幣9萬元,甚至挑戰10萬元。

蘋果已在官網揭露「全新款MacBook Pro推出,日期敬請期待」的訊息。供應鏈透露,新MacBook Pro搭載16吋LCD螢幕,而非OLED面板,由樂金顯示器(LGD)供貨。

供應鏈消息傳出,16吋蘋果新筆電螢幕解析度達3072×1920,比目前最高顯示規格15.4吋、2880×1800還要更高,厚度維持前一代水準,代工廠預計9月正式出貨,產品定位介於iMac與Mac Pro之間,主要提供給專業領域的工作者使用。

依據往例,蘋果通常在10月舉行Mac相關產品發表會,供應鏈預期,今年新機也會在10月發表,與9月的iPhone發表會做區隔。市場預估,蘋果除了推出16吋MacBook Pro之外,也會同時推出13.3吋新款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

供應鏈認為,新款16吋MacBook Pro硬體規格將更強悍,預料售價也會「相當昂貴」,將高於現在MacBook Pro。目前在台灣蘋果官網上,最高階機種MacBook Pro售價近9萬元。

蘋果今年5月才為15吋MacBook Pro常態性更新處理器和修正蝴蝶鍵盤問題,等於時隔四個月後,再推出16吋MacBook Pro。其實,現在不少PC品牌商如宏□、華碩都有窄邊框螢幕筆電產品,僅蘋果MacBook產品線還未大改版及使用窄邊框設計。

市調機構Gartner最新公布數據則指出,蘋果今年第2季PC市占率約6%,略低於去年同期,市占排名第四。法人認為,隨著蘋果下半年旺季推出新筆電產品,將有助提振Mac產品線營運。

 
蘋果推霸王級NB 機殼廠利多
記者謝艾莉、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傳將在10月推出歷來尺寸最大、售價最高的筆電,為供應鏈旺季增添新動能,尤其尺寸放大後,將帶動機殼、電池等零組件用料增加,可成、鎧勝-KY、新普等台廠將是「大尺寸、大商機」的主要受惠者。

針對蘋果將推出新筆電,國內供應鏈均不與置評。不過,可成指出,理論上而言,螢幕尺寸愈大的筆電,對機殼的用量也會愈大,價格也自然會比較好,毛利率則視設計的方式而定。

可成認為,今年下半年的營運表現將會優於上半年,由於旺季來臨,機殼生產線產能利用率也會不斷攀升,現階段接單狀況都相當良好,期盼全年表現能維持穩健。

另一方面,因應蘋果新筆電螢幕放大,要支撐這款超大筆電更長的待機時間,加上內部容量進一步加大,市場預期,搭載的電池容量可望進一步增加,也將有助於供應商新普、順達科的AS平均銷售單價(ASP)。

儘管貿易戰延燒,新普仍看好今年營運。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表示,今年出貨量及營收仍會成長,且電池模組並未在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清單中,產業並未受影響,新普出貨狀況並無異狀。

 
日韓貿戰 記憶體有轉單效應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日韓貿易戰升溫,台灣是否受惠?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昨(22)日表示,短期內記憶體有轉單效應,但長期是否影響終端出貨,進而衝擊到我相關供應鏈,值得後續觀察。

她表示,受到日韓貿易戰升溫影響,廠商反映,近來記憶體報價的確有成長,短期的確有轉單效應。

至於長期而言,她說,三星、海力士是全球記憶體最大供應商,如果其轉單無法完全補足缺口,就會造成終端出貨不正常,進而也會影響到我國封裝測試、手機組裝代工的相關供應鏈。

經濟部昨公布6月外銷訂單統計中,以來自美國117億美元為最多,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6.8%,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2.4%為最多。來自美國訂單,也是我主要訂單來源國唯一呈正成長。

 
資訊產業
雙A進擊 9月推新品尬場蘋果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筆電品牌廠衝刺業績各自出招,蘋果推大尺寸產品搶市之外,宏□、華碩則都搶攻正在崛起的創作者市場,宏□並規劃於9月IFA 2019(柏林消費電子展)展前,發表一系列新產品,搶攻下半年旺季。

創作者高度仰賴筆電作為生財工具,對產品造型與性能要求高,且換機周期比一般消費者短,但對價格相對不敏感,被筆電廠視為繼電競市場後,另一新藍海。

蘋果筆電為創作者市場龍頭,不過宏□野心勃勃,已在今年4月針對內容創作者推出新品牌「ConceptD」系列產品,宏□董事長陳俊聖更喊出「蘋果產品的規格,是我們最入門的產品」,要讓創作者相關產品成為宏□的營運新動能。

華碩表示,公司長期深耕專業市場,旗下專為內容創作者量身打造的ProArt系列解決方案,自2011年推出首款PA246Q專業螢幕之後,以全方位的產品經營,持續獲得設計師、動畫師、建築師或程式設計師等專業工作人士肯定與青睞,華碩將持續拓展產品線,鎖定重視高效能、高專業需求的內容創作者。

 
中華電汰換機上盒 迎奧運商機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電信為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計劃明年6月底更換70萬台4K機上盒,預計在奧運開賽前,200多萬用戶中,有110萬MOD用戶可以看4K奧運,相關供應商包括華電聯網、中華系統整合、聯發科、和碩旗下永碩、百一可望受惠。

東京奧運即將在2020年7月24日舉行,由於台灣跟日本時差只有1小時,市場預期將再掀起新一波奧運收視熱潮,近期台、中、華、民等無線四台、中華電信合作夥伴愛爾達、富邦集團旗下momo TV等頻道業者均有意爭取奧運轉播權。據了解,今年奧運轉播權利金高達6.2億元。

東京奧運強打5G、8K,多數賽事則將以4K轉播,去年愛爾達轉播世足賽,就與中華電信合作,在MOD平台上以4K高畫質播出,帶起4K觀看運動賽事熱潮。

近期中華電信也積極推動4K機上盒換機,目前約有40萬用戶使用4K機上盒,中華電信表示,預計明年底以前,完成70萬用戶4K機上盒更換計畫,預估奧運前,將有110萬MOD用戶可以收看到4K的奧運賽事轉播。

 
中華電挑戰潛規則 創三贏局面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電信MOD要以自由選模式,創造MOD、頻道業者及消費者三贏局面。

中華電信MOD業務連虧14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法吸引在有線電視平台上架的頻道業者到MOD上架,業界普遍稱呼這個狀況為「潛規則」。

今年中華電信MOD爭取可以自組頻道套餐後,將推出「自由選套餐」,希望吸引更多用戶及頻道業者來上架,中華電信坦言,雖然積極突圍,但「潛規則」仍是最大挑戰。

中華電信表示,自由選套餐可望吸引更多用戶,而對頻道業者來說,除了原本加入的套餐,多加入一個套餐選擇,如果受到用戶喜愛,可獲得分潤及頻道價值也可望提升,可望讓頻道業者更積極經營頻道品牌及內容,提升頻道內容及價值。

近年OTT崛起,最大關鍵就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想看到影視內容,中華電信表示,推出自由選套餐,對消費者來說,打破過去一包吃到飽,或者是一次買上百個頻道的傳統消費模式,真正將選擇權掌握在手上,每個月都可自己選擇新聞、電影、體育頻道。

 
中華電MOD自由選套餐 超殺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電信數位匯流處副總經理高武松昨(22)日表示,8月將推出MOD「自由選套餐」,打破昔日看電視一包吃到飽模式,首創頻道自由選,自組頻道套餐,盼吸引更多用戶,而MOD業務上半年已經賺錢,力拚全年轉盈,擺脫14年來虧損。

過去台灣消費者習慣收看有線電視模式,一個月支付約500元,有超過100多個頻道吃到飽,MOD平台上,頻道營運商也自組家庭豪華餐、精選餐及人氣餐等各種套餐,一個套餐約為200至300元,上百個頻道看到飽模式,但頻道組合都是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或者是MOD上的頻道營運商幫消費者選擇跟搭配,而近年OTT TV席捲全球,最大關鍵就是消費者可以自己選。

因此,中華電信近期取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同意,可以自組頻道套餐,中華電信經過半年多與頻道業者溝通,計劃8月推出「自由選套餐」,已有約190個頻道簽約加入套餐,藉此吸引更多用戶上門,也盼更多頻道業者到MOD上架。

中華電信表示,「自由選套餐」將分為三種計費模式,任選20個頻道,每個月牌告價200元,任選50個頻道,牌告價約300元,全部共約190個頻道看到飽,牌告價約350元,牌告價外還會有折扣優惠,正式上市時才會公布。

選擇「自由選套餐」的用戶可每個月調整想要收視的頻道種類,在新聞、戲劇、體育、電影、兒少等不同種類頻道中任選,將打破傳統收視模式,首創頻道自己選的模式,不僅扭轉用戶習慣,頻道業者也會因為用戶的「選擇」而改變收入,預期也將掀起一波頻道變革。

目前中華電信MOD用戶數約208萬戶,年底可望挑戰220萬戶,上半年MOD已扭轉虧損,預期全年也要挑戰獲利,終結連14年虧損。

中華電信近年積極衝刺數位匯流業務,在2018年3月28日成立數位匯流處,負責MOD業務及OTT TV的Hami Video服務,高武松表示,預期明年東京奧運跟2022年世足賽將是兩大推升用戶關鍵賽事,目標要在2022年用戶數突破328萬戶,未來更要積極整合,打造一個平台、兩個模式,任何時間、任何終端都可收看。

 
要如何做到策略創新?
身為企業領導人或經理人,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讓公司永續經營下去,因此,「策略」顯得格外重要。真正的策略應該是動態的,不能只在既有架構上求精進,而是在策略上向上提升,做到「策略創新」。

《艾倫秀》主持人也有陰暗面?!
美國知名日間脫口秀節目《艾倫秀》主持人,在逃避現實的喜劇文化中,替觀眾提供一片綠洲。但親民陽光的形象給艾倫帶來了限制與負荷,她坦承自己也會有在觀眾面前不宜表達的負面情緒與陰暗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