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全球搶船期搶貨櫃…海運價瘋了 全線漲翻天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9/07 第49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全球搶船期搶貨櫃…海運價瘋了 全線漲翻天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海運運價漲勢凶猛氣勢銳不可擋,全球搶出貨,包括歐洲、北美、南美等幾乎全線大漲,航商形容「運價瘋了」。長榮海/提供
貨櫃海運運價漲勢凶猛氣勢銳不可擋,擔心疫情復發干擾,全球搶出貨,包括歐洲、北美、南美等幾乎全線大漲,航商形容「運價瘋了」,估計漲勢將延續至本月底,美國線將挑戰歷史新高。

其中為趕10月美國感恩節前出貨,遠東-美東線連續二個月驚驚漲,運價已飆上每40呎櫃4,538美元,業界估9月中旬美東線的運價就有機會衝上每40呎櫃5,000美元,將寫下史上新高。

全球貨櫃海運貨物多由亞洲運往全球,貨攬界指出,歐美都很擔心疫情復發,雖然經濟放緩,但因為擔心秋冬疫情擴大,各家通路商在年節前夕都在囤貨,而且今年情勢較特別,因為疫情改變大家的消費習慣,在家工作的人變多後,增加電腦採購,不能上健身房,加買運動健身設備等,這些消費模式的改變,成為這波海運界運價周周飆漲的主要原因。

市場上搶出貨的情況還是很熱絡,就算大船都開始投入,缺櫃聲更是四起,有船沒有貨櫃無法出貨,使得現在不是搶船期,還要搶貨櫃,遠東-美東運價今年以來漲幅61%,繼前一周每40呎櫃來到4,200美元後,最新一周運價再漲10%,衝上4,538美元。

最新的一周全球海運運價全面上漲,業界就分析,這樣全面性的大漲,代表全球市場需求是相當熱絡,冷門航線也因為船班、貨櫃需求量出現排擠效應,跟著上漲,上周漲最凶是相對冷門的南美航線,客戶趕出貨,一周漲幅達18%。

貨攬業者就表示,最近美西、美東線運價大漲後,因為貨櫃調度不急,缺櫃聲四起,歐洲線近兩周來運價也一路上揚,只要客戶沒有先預定,原預留的貨櫃就會先給運價高、利潤好的美西及美東線先用,所以市場運價才會出呈現全線大漲的走勢。

美東線更是領軍這波運價上漲的龍頭航線,最新一周,遠東-美東線每40呎櫃周漲幅達10%,價格來到4,538美元,遠東到美西的運價每40呎櫃已經來到3,758美元,漲幅為3.2%;市場推估,這波需求量真的比預期強勁,推估美東、美西線有機會在9月就看到歷史新天價,美東站上每40呎櫃5,000美元、美西來到4,000美元。

 
大行情…長榮海估年賺百億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海運價價一路飆漲,國內的法人也不斷上修船公司獲利,法人估計,長榮、陽明的第3季的獲利相當可觀,長榮(2603)今年第3季稅後純益上看60億元,全年將賺破百億元。

另外包括陽明以及貨運承攬商台驊、中菲行及捷迅等第3季的獲利也不容小覷。市場專家指出,法人持續上修長榮、陽明獲利,主要是今年海運市場在兩大利多同步加持下,造就海運業難得一見的多頭大行情;除了運價大漲外,還因為油價大跌,讓成本急速降低,因而推升獲利能力。

今年遠東-美東及遠東-美西線兩航線大漲,由最新運價跟今年初相比,今年以來漲幅分別為61%及129%,運價回升幅度明顯;至於遠東-歐洲原本表現比較溫和,然而歐洲線9月開始加收旺季附加費,這三大航線一起漲,推升獲利想像空間。

至於油價漲不動還維持下跌走勢,對於今年海運業者來說更是一大利多,今年以來的油價,較去年第3季全季平均跌幅達36%,估計海運業的用油占成本比重還會再降,且將直接反應在獲利上。

 
三因素…穩定獲利將成海運業常態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海運市場價格瘋漲,市場都在問貨櫃船公司「轉運」時機到了?業界分析,包括聯盟化後的運能集中趨勢、油價低檔以及船公司新船訂單占運力比重創低三個利多因素,貨櫃市場供需將轉趨健康,明年可樂觀看待,只要船公司不再殺價或新增運能,穩定獲利將成為常態。

資深產業人士分析,扣除南韓第一大貨櫃船公司韓進海運2016年宣布破產後隔年推升運價讓船公司大賺外,過去十年貨櫃海運業賺少賠多,關鍵除了油價成本居高不下之外,船公司「拚命造大船」加上部分船公司忽視集中化的優勢,屢用價格競爭想要提升市占率造成賠多賺少,但此現象正逐漸翻轉中。

首先,油價受到疫情影響加上產能持續開出,低油價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海運業長久以來受高油價侵蝕獲利的困境可望擺脫。其次,有法人分析,全球前12大貨櫃船公司合計占市場運力85%,加上三大聯盟逐漸產生效益,以賺錢為考量的發展策略目前讓船公司嘗到甜頭,有利於未來海運業常態獲利。

 
流感疫苗缺貨 台廠迎商機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意外帶動流感疫苗供給吃緊。國光生技(4142)、高端疫苗、台灣東洋都表示,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各地因為新冠疫情,激起流感疫苗接種熱潮,隨著明年疫情仍難消退,三公司都將擴大明年流感疫苗產銷規模,國光生更要擴大流感疫苗外銷,市場版圖及於美國、大陸、印度、土耳其及巴基斯坦等地。

國際上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上市,但是全球各地民眾受到預期心理影響,認為施打流感疫苗,有助於辨識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西方公衛專家也認為,民眾施打流感疫苗,可避免流感與新冠病患同時擠滿醫院的情況。

因此,美國各大型連鎖藥局CVS Health Corp、Rite Aid,以及量販通路沃爾瑪和Walgreens等,自6月起已提高流感疫苗採購量;台灣方面,10月起開放接種的605萬劑公費流感疫苗,預料也將盛況空前,自費疫苗施打診所,其預約民眾更是大暴增,預估今年流感疫苗接種量將破百萬劑。

然而,針對今年國內新增流感疫苗需求,本土廠卻是看得到吃不到,包括國光生及東洋都強調,不論是自行生產或自海外代理進口,上半年敲定供應量之後,很難再增加疫苗銷量,各公司只能寄希望於明年。

國光生是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最大得標廠,可供應近390萬劑公費及5萬至8萬劑自費疫苗;除了國內市場,國光生也供應大陸、泰國以及土耳其三地流感疫苗約40萬劑。

 
扶植疫苗產業 政府要加把勁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1世紀流行病毒變化愈演愈烈,再加上今年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苗產業正走向多樣化、區域化、及變化快速等三大趨勢,當國際大廠葛蘭素史克(GSK)、賽諾菲(Sanofi)、輝瑞(Pfizer)以及默克(Merck)供給處於疲於奔命時,我政府應加大力道支持本土疫苗產業的茁壯。

在多樣化方面,前副總統、公衛專家陳建仁日前在演講中表示,受到高度全球化、人口快速增加、土地過度開發、環境汙染、全球暖化、性開放、病原演化及藥物濫用等多種因素,21世紀人類面臨的挑戰,是世界各地隨時冒出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

針對區域化的趨勢,許多傳染病包括伊波拉病毒、腸病毒、登革熱等疫情並未出現全球性大流行,而是在特定地區爆發,在市場需求受限的前提下,這些區域性傳染病對於國際大廠而言,往往缺乏開發誘因。

在快速變化方面,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興起,各國公衛專家都在研究疫情的演變,但在疫情被有效控制之前,卻意外吹起了全球各地流感疫苗接種熱,這股接種熱潮讓許多疫苗廠措手不及,來不及供應足量流感疫苗給民眾。

以台灣為例,過去流感疫苗採購,除本土國光生(4142)之外,絕大多數是向GSK及Sanofi兩國際大廠採購。但若疫情變化更快速,大廠面對台灣較小的市場規模,恐怕不會優先供應來台灣。對此,政府應修改長期以來「內外兼顧」的疫苗採購策略,在保障本土業者成本的前提下,扶植本土疫苗廠更加茁壯。

 
國際財經要聞
ECB周四開會 歐元區利率估按兵不動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央行(ECB)周四(10日)舉行利率決策會議,市場預期ECB仍將按兵不動,但歐元對美元上周一度升破1.20美元,兩年來首見,若以貿易加權計算,則逼近六年高點,可能影響物價,而歐元區8月通膨出現2016年至今首見負值,顯然讓ECB達成2%目標的壓力更大。

上周歐元匯率兩年來首次突破1.20美元後,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連恩(Philip Lane)說,「歐元兌美元匯率確實很重要」,此後,歐元匯率問題一直成為關注焦點。投資人最想知道的是ECB如何因應歐元的升值。

貨幣市場的交易行情顯示,在明年9月前主要政策利率將下降10個基點,歐元重貶、債券價格上揚,所有這些都是假設歐洲央行最終將不僅是放話促貶歐元而已。歐元走貶使央行更難達成通膨目標。

歐元走貶是受市場預期帶動,因為投資人認為ECB可能會就是否考慮採取更多刺激措施(可能削弱歐元)提供指引。ECB總裁拉加德等官員不僅要面對歐元升值的挑戰,且將面對是否要跟進美國聯準會(Fed)一項最新策略的決定,後者日前宣布將偶爾容忍通膨加速,成為歐元近來對美元升值的另一隻推手。

花旗集團利率策略師塞爾說:「本周的ECB會議很可能會出現鴿派傾向,部分原因是歐元走強。不過,似乎不太可能改變政策立場。」

包括坎納在內的瑞銀(UBS)策略師說,如果ECB總裁拉加德強調歐元升值的負面影響,市場將為進一步降息定價。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在12月以前將會加碼刺激措施。塞爾則預期,ECB在12月會增加購債5,000億歐元。

加拿大、馬來西亞及秘魯等央行本周也將宣布最新利率決策。

 
美企給員工有薪假 鼓勵擔任大選志工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許多大企業透過提供員工有薪假等方式,鼓勵員工擔任今年總統大選的選務志工,一方面協助解決全國性的民調人員短缺問題,同時也給予員工參與公眾事務的機會。

非黨派團體Civil Alliance發起的活動Power the Polls,目的是為各投票所募集選務人員,已吸引星巴克和戶外運動服飾廠商Patagonia等逾70家企業加入。該團體日前表示,這項活動已透過合夥企業募集到逾35萬名志工,超過目標的25萬人。

選務專家估計,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讓更多年長者不出門,導致選務人員不足,因此今年大選將需要46萬名選務人員。美國2018年國會期中選舉近60%選務人員為60歲以上。

 
美新刺激方案 恐難達協議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8月失業率意外大幅下滑,加上當月股市也維持強勁漲勢,令共和黨議員和白宮在紓困方案協商中讓步的意願降低,國會與白宮達成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協議的希望隨之消退。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會的夏季假期結束,議員們本周重回華府;白宮與國會將繼續針對新一輪的經濟援助措施展開協商。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原先預期,本月底前國會與白宮可望敲定協議,為經濟挹注約1.5兆美元聯邦資金;新一輪刺激措施攸關美國經濟復甦,但有幾項因素讓達成協議的希望下降。

美國股市8月依舊強勁,且上周公布的8月就業報告則顯示失業率降至8.4%,低於大衰退時的峰值;這讓共和黨議員和川普政府的壓力減輕,不急於達成紓困協議。

Beacon政策顧問公司資深研究分析師柯頓表示:「3月時,市場崩跌,經濟停擺,兩黨都有危機感,因而通過《新型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Cares Act),但現在危機感並未落在共和黨這方。」

上周五的經濟數據公布後,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即向彭博電視表示,即使無法達成新的紓困協議,美國「絕對」還是能存活。

 
需求不穩 沙國調降出口油價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調降10月原油官方售價(OSP),反映全球各地新冠疫情復燃之際,沙國預期全球燃料需求復甦不穩。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5日調降10月銷往所有地區的阿拉伯輕質原油OSP,銷往主要市場亞洲的價格調降1.4美元/桶,降幅大於預期,且已連續兩個月調降;沙國10月對亞洲輕質原油OSP與阿曼/杜拜平均售價的價差為負0.5美元/桶,是6月以來首度跌入負值。

沙國也降低10月銷往美國的輕質原油OSP,是過去六個月來首度調降;今年8月,沙烏地對美國原油出口降至數十年來最低水準。

此外,沙烏地阿拉伯也調降10月對西北歐和地中海區的阿拉伯輕質原油官方售價。

新冠疫情迫使多國政府封鎖經濟活動,各航空公司取消航班,許多民眾在家上班,導致石油需求大幅下滑;沙烏地、俄羅斯和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夥伴國(OPEC+)成員今年4月達成協議,把日產量減少近1,000萬桶,相當於全球供應量的約10%,藉此提振油價。

這些減產措施和中國大陸需求復甦,已扶助油價自低點回升逾一倍,但今年以來累計仍下跌約35%;布蘭特原油期貨上周五收在每桶42.66美元,周線跌6.88%,是近三個月來最大跌幅,主因美國、印度等地的新冠肺炎感染率正持續攀升。西德州原油期貨4日收盤更跌破40美元。

瑞銀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史陶諾瓦(Giovanni Staunovo)表示:「沙國了解中國大陸對全球油市的重要性;調降10月對亞洲的官方售價,可能有助支撐大陸在未來幾個月進口更多原油。」

沙國6月至8月均調高亞洲油價,但原油煉製汽油和其他燃料的利潤低迷,已使煉油廠的需求放緩。此外,亞洲煉油業者目前仍在消化今年稍早油價崩跌時累積的大量庫存。

 
研調機構:2020年全球手機市場將萎縮11% 優於先前預期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調查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預估將較去年萎縮11%,不過此結果比稍早的預測來得好,主要是因為疫情的衝擊並未如預期般嚴重。

韓國先鋒報報導,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6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今年智慧手機總出貨量預估將較去年減少11%至12.6億支,不過優於今年稍早預測的下滑15.6%,原因是上半年疫情對智慧手機出貨的衝擊小於預期。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隋倩(Linda Sui)說:「疫情爆發與擴散正衝擊全球手機市場,今年所有的主要OEM廠將面臨嚴峻的市場,智慧手機的出貨量也將減少。」

該研調機構並預測,三星電子今年將出貨2.65億支,以21%的市占率穩坐市場龍頭地位;蘋果出貨達1.92億支,並拿下15.3%的市占;華為則將出貨1.9億支手機,占有率為15.1%,美國的禁令導致去年排名第二的華為,名次滑落至第三。

Strategy Analytics也說,一旦華為的晶片庫存在2021年用罄,市占率可能暴減至4.3%,讓小米、OPPO及Vivo等其他中國大陸供應商趁虛而入,大為受益。

 
要聞
國銀海外踩雷 金管會緊盯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衝擊全球,國銀海外分行頻踩雷,今年以來,包括歐美、東南亞地區都傳出逾期案件,使得海外分行逾放比率節節攀升,7月底增至0.47%,創三年七個月新高,引起金管會高度關注,正研擬因應措施,不排除找銀行來「喝咖啡」作說明。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3月以來,本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逾放比率,明顯高於國內總分行,而且持續上升。7月底止,全體國銀逾放比0.25%,其中,國內總分行0.24%,海外分行0.47%。

金管會資料顯示,海外分行逾放比率0.47%,是2016年底以來最高,2016年底海外分行逾放比0.52%,逾放金額78億元,但今年7月底的逾放金額已高達近百億元,有95億元。

知情官員表示,金管會已注意到此現象,主要是因疫情在全球各地延燒,海外企業營運也受衝擊,國銀海外分行授信,包括聯貸案及自貸辦,都有出現逾期案件。

銀行業者表示,今年以來,國銀海外分行踩雷金額較大的案件,除了新加坡石油巨擘興隆集團(Hin Leong Trading)授信外,還有中東知名醫療集團、印尼電信商等,都出現逾期案件。

不止東南亞地區分行,包括歐美地區分行,也都傳出踩雷,授信對象有外國企業、大陸企業,也有台商,多數是因疫情因素導致經營出問題,大小案件都有,才會讓逾放比率升高。

對於海外分行逾放比率攀升,頻傳踩雷情況,官員表示,金管會內部正研擬因應措施,不排除找銀行來說明,對海外授信管理機制,以及將採取的改善措施等。

根據金管會資料,到7月底止,海外分行出現逾放銀行有13家,其中有九家是金控下銀行;逾放比率1%以上的銀行則有三家。逾放比率上升,不僅會被主管機關盯上,也會影響銀行獲利表現。

金管會資料顯示,國銀海外分行頻踩雷,使得今年前七月國銀海外分行獲利僅有13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近五成,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衰退幅度,其中6月單月還出現虧損5,000萬元。

官員表示,疫情衝擊海外企業營運,銀行授信戶出現財務狀況,銀行須增提呆帳準備費用,以便用來打銷呆帳,也使獲

利明顯減少。

 
綠巨人、小金人 爭霸買債榜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櫃買中心公布最新統計,在債市有「綠巨人」封號的中華郵政,8月大手筆買超債券115.4億元,登上買超王寶座;緊追在後的是「小金人」農業金庫,單月加碼債券107.5億元;券商主管指出,因市場資金充沛,為去化餘裕頭寸,「綠巨人」、「小金人」雙雙砸重金買債,成為債市兩大扛霸子。

中華郵政手握逾7兆元的郵政資金,在金融市場具有「喊水會結凍」的能力,因而有「綠巨人」封號;據了解,中華郵政8月大舉買債,主要是債券到期、補進部位。

排名第二的農業金庫,為全國逾300家農漁會信用部的存款轉存機構,8月買超債券逾百億元、登上債券買超亞軍,主要原因是當月發行75億元的金融債、手頭上有較多資金,有較大的資金去化需求。

券商主管分析,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中央銀行刻意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國內資金水位居高不下,因此,8月買超債券前十名清一色為銀行。

除中華郵政、農業金庫外,買超前五大依序排名為民營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以及公股兆豐銀行。

在賣超機構部分,前五大債券賣超機構均為證券商,依序為元富證券、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凱基證券與兆豐證券。

其中,元富證券8月賣超債券169.5億元,搶下賣超王寶座,元大證券賣超141.2億元居次。

前五大賣超機構部分,富邦證賣超94億元,凱基證賣超80.1億元,兆豐證也賣超70億元。

 
台商仲介大陸業務 留意稅事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營兩岸貿易的台商要注意,北區國稅局表示,若由台灣母公司負責業務洽談時,即便仲介廠商、仲介客戶都是中國大陸公司,廠商所支付的佣金,多半也屬於台灣地區所得,在兩岸都會被課稅,且被大陸扣繳的稅額,回台也不能主張抵稅。

官員表示,企業若取得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規定,應併同台灣地區所得課稅,雖然大陸地區已經繳過的稅可以回台扣抵,但是所得來源的認定標準就很重要。

北區國稅局曾處理過一個跨國台商案例,官員指出,這個跨國集團的大陸子公司是設備維護廠商,台灣母公司有時會負責業務洽談工作,引薦大陸客戶給大陸子公司,大陸子公司也會支付佣金給台灣母公司。

然而大陸子公司支付佣金時,在大陸就會先被扣繳10%所得稅,官員指出,這間企業曾經主張這筆佣金所得為大陸地區所得,希望在大陸繳的稅可以抵減母公司的營所稅。

官員表示,但國稅局實際釐清發現,這間台企雖然提供仲介服務,但是仲介服務其實從頭到尾都是在台灣提供,即便仲介費是由大陸關係企業支付,依據《所得稅法》第8條規定,這筆收入其實還是台灣地區所得,並不是大陸地區所得,更不適用抵稅規定。

針對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財政部其實有頒布認定原則,官員指出,以這個台商事業集團的案例來看,台灣母公司所提供的勞務,全部都在台灣境內進行且完成,也就符合認定原則的定義。

官員表示,有些資金如果企業自行判斷為大陸地區所得,但國稅局認定為台灣地區所得,即便同一筆錢已在大陸被課過所得稅,還是不能扣抵台灣應納營所稅。

 
專家看本周指標/全球景氣復甦步伐顛簸
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經濟日報
各國先前解封釋放的積壓需求持續發酵,最新公布的全球製造業PMI進一步走揚,激勵投資者對景氣有望迅速復甦的樂觀期待。

不過,受累於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以及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爭論不休,包括零售銷售與工業生產等數據的月成長率持續縮窄,加上美國大選逼近,美中對立風險不易緩解,預期下半年全球景氣復甦步伐呈現顛簸狀態的機率較高,主要央行將保持超寬鬆政策基調不變。

伴隨著解封帶來的全球需求改善,預期本周即將公布的8月中小企業樂觀指數將上升至98.9。

不過,鑑於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且政府對企業薪資補貼的計劃已到期、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仍未定,企業信心下檔風險仍存。另外,得益於需求止跌回穩,本周將發布的8月CPI年增率有望上升至1.2%,PPI年增率將持平於-0.4%。

Fed主席鮑爾最近宣布將採取新的貨幣政策管理框架,除引入平均通膨率概念外,亦將就業最大化的重要性置於物價穩定之上。

在此情況下,目前通膨的表現,並不會引發投資者對Fed可能很快升息的擔憂。

在歐元區方面,本周將公布第2季GDP終值預期將持平於初值,投資者焦點在歐洲央行(ECB)政策會議。

我們研判,鑑於景氣不確定性仍高,ECB將維持寬鬆基調不變,並承諾將完全動用PEPP購債計畫1.35兆歐元配額。

儘管疫情肆虐後又遭逢洪患侵襲,中國大陸景氣復甦態勢並未受到太大的干擾,預期本周將公布的8月貿易順差將縮減至494億美元,主要是進口年增率改善幅度大於出口所致。8月CPI年增率則有望在水患趨緩帶動食品價格回跌下,緩降至2.4%。

8月份社會融資總量預期將增加至人民幣2.57兆元,不過,隨著經濟反彈趨於穩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將轉向精準投放、側重扶持小微企業,全面擴張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本周台灣將發布進出口與通膨數據,預期8月貿易順差將擴大至62.6億美元,主係出口年增率進一步提高所致。CPI年增率將維持在-0.52%,但核心CPI年增率有機會小升至0.26%。

整體而言,台灣防疫管控較佳,經濟活動受創程度較低,今年下半整體景氣表現將持續優於亞太周邊國家。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