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蘋果將推新款iPhone 和碩取6.1吋訂單成贏家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1/30 第406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資訊科技頭條 蘋果將推新款iPhone 和碩取6.1吋訂單成贏家
資訊產業 童子賢PK郭台銘 今年要彎道超車
和碩童子賢 日經:2018年值得關注的企業家
名家觀點/台灣應有新的AI戰略
LINE攻金融市場 擬在台設網銀
市場破壞…LINE衝擊傳統銀行

今日財經頭條
蘋果將推新款iPhone 和碩取6.1吋訂單成贏家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業界傳出,蘋果今年將推三款新iPhone,其中,6.1吋LCD版因性價比相對高,將成為今年最熱銷的iPhone,該機種由和碩取得六成代工訂單,是和碩首次在大尺寸iPhone代工份額超越鴻海,若該機種大熱賣,和碩將成為大贏家。

iPhone X因售價過高,加上中國等地銷售狀況不佳,雜音不斷,市場開始將焦點轉移至蘋果今年下半年的新機。一般預料,蘋果可能推出6.5吋、5.8吋OLED版,及6.1吋LCD版的三款新iPhone。

其中,6.1吋LCD版與iPhone X一樣,都搭載人臉辨識等功能,與iPhone X最大差異在於面板由OLED改為LCD,售價約700至800美元,僅iPhone X的七成,挾性價比優勢,6.1吋LCD版下半年出貨可能占整體新iPhone比重達50%以上,成為最熱賣的新機。

向來準確預測蘋果新機動態的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最新報告指出,今年下半年新款6.1吋LCD版iPhone組裝,分別由和碩、鴻海與緯創分食,三大代工廠的訂單比重依序為60%、30%與10%。這是和碩首次在大尺寸iPhone代工比重超越鴻海,成為主力供應商。

郭明錤認為,今年6.1吋LCD版iPhone,預期將內建Face ID,但不含3D Touch及後方雙鏡片零件,約在8月中下旬或9月出貨。

郭明錤預測,6.1吋LCD版iPhone零售價為700至800美元(約新台幣2.03萬至2.32萬元);新款OLED版iPhone X,售價預計從1,000美元(約新台幣2.91萬元)起跳。至於iPhone X Plus(OLED螢幕)售價更高(可能介於1,200至1,350美元,約新台幣3.5萬至3.92萬元),因此,6.1吋LCD iPhone,可能是未來出貨主力。

 
資訊產業
童子賢PK郭台銘 今年要彎道超車
記者 蕭君暉/經濟日報
日本經濟新聞今年初才選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是2018年值得關注的九位亞洲企業人士之一,理由是,和碩是鴻海的直接競爭對手,童子賢正在透過技術的改善,爭取更多iPhone代工訂單。依凱基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看來,和碩今年在主力iPhone機種代工的訂單比重上,確實有可能超越鴻海。

過去和碩代工的iPhone,主要都是次要機種,而且訂單比重低於鴻海,例如在iPhone 8,和碩主要代工4.7吋機種,至於5.5吋的主力機種,仍是鴻海代工,和碩只有少部分訂單,更不要說OLED版iPhone,這類最高階機種,仍是鴻海獨霸。這種情形在iPhone 7時代也是如此。

隨著6.1吋LCD版iPhone將在下半年發表,而且6.1吋LCD iPhone可能成為蘋果2018年整體iPhone銷售主力,占所有新iPhone的50%以上,可以看出,童子賢努力帶領和碩超越鴻海的目標,可能在2018年實現。

日經認為,作為鴻海的競爭對手,和碩通常是為蘋果組裝較低階iPhone。而且與鴻海一樣,和碩總營收的50%是來自於蘋果。現在童子賢正在推動旗下機殼廠鎧勝,以改善、加強技術,也就是上下游整合的模式,來贏得更多iPhone訂單。

和碩集團旗下機殼廠鎧勝積極提升技術,有望在2018年躋身iPhone機殼供應鏈。業界解讀,和碩此舉是模仿鴻海與鴻準的事業模式,也就是除了為iPhone提供金屬外殼和框架之外,還同時提供組裝服務,藉此縮小與鴻海之間的差距。同時,提供iPhone金屬外殼,也能提升和碩的獲利。童子賢經過多年努力吃蘋果,有可能在2018年首次大口咬到蘋果的甜美果實。

 
和碩童子賢 日經:2018年值得關注的企業家
記者蕭君暉╱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2018年初「日本經濟新聞」選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是2018年值得關注的九位亞洲企業人士之一,理由是,和碩是鴻海的直接競爭對手,童子賢正在透過技術的改善,來爭取更多iPhone代工訂單比重。依凱基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看來,和碩於2018年,在主力iPhone機種代工的訂單比重上,確實有可能超越鴻海。

過去和碩代工iPhone,主要都是次要機種,而且訂單比重低於鴻海,例如在iPhone 8,和碩主要代工4.7吋機種,至於5.5吋的主力機種,仍是鴻海代工,和碩只有少部分訂單,更不要說OLED版iPhone,這類最高階機種,仍是鴻海獨霸。這種情形在iPhone 7時代也是如此。

隨著6.1吋LCD iPhone將在2018下半年發表,而且6.1吋LCD iPhone可能成為蘋果2018年整體iPhone銷售主力,占比超過50%以上,可以看出,童子賢努力超越鴻海的目標,可能在2018年實現

日經認為,作為鴻海的競爭對手,和碩通常是為蘋果組裝較低階iPhone。而且與鴻海一樣,和碩總營收的50%是來自於蘋果。現在童子賢正在推動旗下機殼廠鎧勝,以改善、加強技術,也就是上下游整合的模式,來贏得更多iPhone訂單。

目前和碩是使用可成的金屬外殼和邊框來組裝iPhone,不過,鎧勝積極提升技術,有望在2018年為iPhone供應機殼。這等於是和碩模仿鴻海與鴻準的事業模式,也就是除了為iPhone提供金屬外殼和框架之外,還同時提供組裝服務,這將讓和碩與鴻海縮小差距。

同時,提供iPhone金屬外殼,也能提升和碩的獲利,因為這些零件的利潤比組裝iPhone更高。童子賢經過多年努力吃蘋果,將有可能在2018年首次大口咬到蘋果的甜美果實。

 
名家觀點/台灣應有新的AI戰略
黃齊元/經濟日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出席行政院科技會報,表示台灣趕上了PC時代,卻錯過後來網路和雲端興起的商機,如今不應再錯過人工智慧(AI)及物聯網(IoT)時代。

至於該如何做?張董事長去年參加智慧科技會議時提到,台灣不應跟隨國際大廠追逐AI技術,而應發展AI應用,其中培育AI應用相關人才更是關鍵。他也在去年的科技會報上強調,要留才不能靠政府預算補貼,最重要的是要營造產業環境能夠吸引人才、願意留在台灣工作。

全球都在積極發展AI,特別是中國。去年7月大陸頒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畫」,計劃在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Google前董事長預測中國AI水平將於2020年追上美國、2025年超越美國。今年達沃斯論壇討論最熱烈的就是AI與中國。李開復分析中國AI在技術、市場、產品、資金和政策上較美國有優勢,中國速度無與倫比,而中國市場又比美國大很多倍,可累積大量數據。

台積電5奈米廠動工,總投資額7,000億元,後續的3奈米廠也上看8,000億元,但這和台灣自身的AI創新生態環境並無直接關聯。台灣的「後台積電」戰略究竟為何?恐怕是更重要的問題。台積電占台灣經濟的比重不斷升高,長久恐非台灣之福。

台灣和台積電的強項是硬體,但連張董事長都看得出來台灣在AI技術端已無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應用端的軟體,然而這正是台灣的弱點。科技部長陳良基最近演講時表示,應把AI教授、學生和各行各業的需求結合起來。

台灣缺乏新經濟創新的生態系。我們不太願意移植中國大陸的生態系,即使騰訊、阿里今天已大到難以想像。另一方面,產業大部分的資源仍舊綁在替歐美大廠代工上面。政府的基本戰略是加強產學合作,打造智慧生態系統,未來輸出東南亞。問題在於速度和關係,中國業者正迅速攻占東南亞,砸下重金,併購當地新經濟龍頭。

台灣應超越技術層面,思考以商業模式或資本角度發展AI。中國大陸互聯網發展,早期完全抄襲美國,也就是所謂的C2C(Copy to China),然而今天已經倒過來,變成Copy from China。全世界企業正積極往雲端新商業模式轉型,但仍處於方興未艾階段。今天新經濟巨人如Uber和Airbnb、以及很多新創獨角獸企業,連美國市場都忙不過來,更遑論開拓亞洲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政府和民間企業應學習Copy to Taiwan,把新經濟商業模式引進亞洲,以台灣作為基地。當然歐美商業模式不一定適合亞洲,但這就是台灣的機會,我們不需要疊床架屋、慢慢研發,只需引進成功的解決方案,加以本土化,便可快速創造新商業模式。數位經濟新模式帶來的商機無限龐大,我們不需要再看蘋果臉色,可在各個應用領域如醫療、零售,成為資源整合者,創造長期持續性(recurring)的營收,改變現有商業模式。

關鍵是打造「智慧+X」生態系統的責任不能完全落在IT廠商身上,各個行業必須自己有所覺醒,思考新商業模式,積極朝數位化和智慧化轉型。誠如賴揆所言,未來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應注意跨域結合。因此這不只是科技部的事,也是經濟部的事;不只是企業CTO的工作,更是CEO的責任。

未來台灣只有兩個選項,即加入中國或美國陣營?從長遠來看,AI戰略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商業和政治問題。(作者是藍濤亞洲總裁)

 
LINE攻金融市場 擬在台設網銀
記者郭幸宜、孫中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深受台灣人歡迎的社群軟體LINE盛傳打算在台灣拓展金融版圖,除了與銀行合發信用卡外,也計畫來台設立純網銀,透過多元管道進軍台灣金融市場。

金管會正在研議開放純網銀業務,但政策尚未定案,市場盛傳重量級社群軟體LINE想要來台申請成立純網銀,並已在台灣招兵買馬,準備挖角台灣彩券副董事長劉奕成加入,但未獲當事人證實。

依據金管會初步規劃,設立純網銀的資本額門檻為100億元,不過,目前仍在討論若網銀只做部分業務,資本額是否不用那麼高。對此,LINE台灣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資訊可對此事回應。

事實上,LINE除了傳出計畫來台申設網銀外,自前年底就與銀行以合作發行信用卡的方式打入台灣金融市場。相關人士說,台灣是LINE海外發展最成功的市場之一,通訊軟體用戶數高達1,800萬戶,LINE Pay用戶數突破220萬戶,LINE去年與中國信託商銀發行的LINE Pay卡,也突破100萬卡;去年底LINE Pay還宣布入股台灣「一卡通」。

看準LINE Pay聯名卡魅力,據悉,包括國泰世華與台新銀行都有意爭取發行LINE Pay聯名卡,兩家銀行何者勝出,目前仍尚未拍板定案。

LINE在台灣本地「支付市場」已有逾百萬鐵粉加持,在此規模上發展金融業務,會比某些原生數位銀行發展更具優勢,若LINE真來台灣發展純網銀業務,影響力不容小覷。

 
市場破壞…LINE衝擊傳統銀行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傳出社群通訊軟體LINE有可能來台發展純網銀。由於LINE的台灣使用者人數龐大,傳統銀行擔心,其行銷、定價必將帶來重大的市場破壞。

目前台灣沒有所謂純網銀,僅有去年剛從工銀轉型的王道銀行,標榜為「原生數位銀行」,因王道銀行實體分行數僅寥寥數家,一開始就是以純網銀的自我定位營運,而王道銀掛牌開業以來,已有多項業務挑戰傳統實體銀行,包括機器人理財以及定價策略、分行型態與經營方式、數位帳戶交易限制等,不僅引來金管會與銀行公會關切,也讓王道銀與銀行同業間的關係緊張。

銀行業者表示,王道銀目前對外表示,轉商銀新開戶數達到10萬戶,但是LINE在台灣已有百萬、千萬計的用戶,本身在支付領域具有一定優勢與企圖心,與王道銀行相比,肯定對現有市場競爭的破壞力更強大。

 
拒絕鈴聲來攪局!看交響樂團如何逆襲
音樂會中擾人的手機鈴聲是最令人生氣的!一場林肯中心的音樂會中,指揮Wes Kenney帶領柯林斯堡交響樂團演出管弦樂作品 「iCanon」 針對這惱人的現象做出反擊!

「3D感測」超威!讓機器人也能端茶送餐
3D感測是「把人的眼睛放到機器人上」,使其與人類一樣可視物並判斷。可以想見這些機器人若沒有3D感測就只能聊天,有了3D感測就可以『看』,未來可以幫你端一杯水。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