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評機構穆迪五日將中國大陸的主權評級展望從「穩定」調降至「負面」。華爾街日報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和華爾街投行估計,大陸全國尚未償還的表外政府債務總額約達七兆至十一兆美元。這些隱性債務有很大一部分問題特別嚴重,違約風險很高,規模估計在四千億美元到逾八千億美元(約新台幣十二至廿五兆元)。
報導指出,最令人擔憂的是,違約潮造成的損失可能波及甚遠。如果信貸市場失靈,零售儲戶和企業儲戶會擔心持有大量地方政府債券銀行的金融穩定性,形勢可能會迅速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金融危機。
對於穆迪調降大陸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紐約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夏明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指,穆迪此舉勢必引發連鎖反應,阻礙中國通過國際融資和吸引外資來提振經濟復甦的努力。
「市場經濟需要建立可信度,而穆迪作為世界上三大信譽評估公司,影響當然是非常大的」,夏明說,「當穆迪告訴大家中國目前是一個風險區,所有的資本走向就會繞過中國。直接的影響就是中國融資也好、吸引外資也好,還有中國在全球各地上市的公司都會受到非常大的打擊。」
穆迪聲稱,此次降級反映了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北京當局不得不為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提供更多金融支持,這對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狀況構成下行風險。
華爾街日報指出,近些年來,中國大陸經歷了房市下滑和數十起房地產開發商債務違約事件,但中國的銀行並未因此遭受巨大損失。主要是因為許多地產商是通過向國際投資者出售債券在海外籌集資金,對本土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低。
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情況則不同。地方平台的大部分債券是由大陸的商業銀行持有。瑞銀最近一份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底,大陸國內銀行面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總敞口相當於六點九兆美元,約佔大陸銀行業總資產的百分之十三。
當前大陸房市低迷,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大減,一些省市已經出現財政緊張局面。今年十月以來,已有近卅個省市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籌集了約兩千億美元資金。
不過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這還不夠。他估計,需要進行至少價值七千億美元的債務置換,才能解決大部分已陷入困境的隱性債務。
報導稱,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券占國內公司債券市場的近一半,若許多投資者和債券購買者退卻,違約恐將扼殺其他借款人的融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