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加薩戰火/以色列的侵略,與巴勒斯坦無解的悲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7/11 第108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加薩戰火/以色列的侵略,與巴勒斯坦無解的悲劇
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閃電擴張/領先企業如何聰明冒險,解開從1到10億快速成長的祕密
凶宅怪談/人可怕還是鬼可怕?
閱讀筆記 霧中的曼哈頓灘/熄燈的海岸

新書鮮讀
加薩戰火/以色列的侵略,與巴勒斯坦無解的悲劇
文、圖節錄自光現出版
圖/光現出版提供
加薩戰火最接近事實的調查報告 直擊中東衝突的根源 這裡的一八五萬人口,有一百萬是難民

內容簡介:◎中東地區衝突的根源之一,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永不休止的戰火加薩走廊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這個位於巴勒斯坦西岸、西奈半島東北部的狹長地帶,超過三分之二的居民是難民,超過一半的人不滿十八歲。

二次大戰後的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一八一號決議,要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以色列」因此誕生,加薩也因此成為阿以戰爭、六日戰爭等多次軍事行動的主角。二○○四年以來,以色列對加薩的非武裝平民發動八次毀滅性攻擊,造成成千上萬人死亡。而以色列對加薩實行的經濟封鎖(明顯違反國際法),不但打擊加薩的經濟發展,甚至在醫療救援上造成阻礙。

對加薩來說,這是一場人為的人道主義災難。

作者介紹:諾曼•芬克斯坦(Norman Finkelstein),生於一九五三年,美國政治學者、教授、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以色列 - 巴勒斯坦衝突和國際間發生的大屠殺。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並曾於布魯克林大學、紐約大學,和帝博大學任教。二○○七年,他因為與著名法律學者、著名以阿衝突評論員艾倫•德肖維茨(Alan Dershowitz)之間的論爭遭帝博大學不續聘處分;二○○八年,他因批評以色列政策被禁止進入以色列十年。

搶先試閱:〈以色列和加薩的戰爭將「不可避免」〉

二○一二年的聯合國報告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加薩在二○二○年將會成為「宜居地」(liveable place)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據目前的趨勢可說十分渺小,需要「洪荒之力」來扭轉這些趨勢。幾年後,這一預測似乎更加黯淡無光了。二○一五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的報告發現,「在八年的經濟封鎖之外,過去六年以來又加上三次以色列軍事行動,已經摧毀加薩早就衰弱的基礎建設、破壞其生產基地,更沒有時間進行有意義的重建或經濟復甦,使加薩的巴勒斯坦人陷入貧困。」在撰寫本文時,約有五十%的加薩人失業、七十%的人糧食不足,必須依賴人道援助;在保護邊緣行動期間,被摧毀的近兩萬棟房屋中,有七十%尚未重建;七十%的加薩人每二天到四天只有六至八小時供水,幾乎所有加薩人每天都停電十六至十八小時。一個由衛生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發現,「加薩的巴勒斯坦難民新生兒的死亡率上升。」在回答二○一二年聯合國報告提出的問題時,二○一五年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報告預測,依據目前的發展軌跡,「到二○二○年,加薩將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讓加薩有五年機會之窗的預測可能太過浪漫。以色列高階官員在二○一六年已經看到惡兆,和加薩的另一場戰爭將「不可避免」。「我們不能進行持續的消耗戰,因此,下一次衝突必須是最後一次。」

加薩絕望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圍困」。二○一五年,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的報告指出,「如果加薩有機會避免進一步的破壞,並發展成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那麼以色列的封鎖完全和立即解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一年後,在一份後續追蹤報告中,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再次敲響警鐘:「加薩人受到封鎖,被拒絕進入西岸和世界其他地區。即使是需要醫療治療的人,也不允許旅行以獲得基本的醫療照護……如果不解除封鎖,加薩地區全面恢復將是一項挑戰。封鎖對一百八十萬加薩人造成了集體的負面影響,剝奪了他們的經濟、公民、社會和文化權利,以及發展權。圍困是一種集體懲罰形式,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關於保護邊緣行動的報告,儘管充斥著漂白和虛假,但仍呼籲以色列「立即無條件地解除封鎖」。以色列對加薩地區出口的嚴格限制,哈佛大學的莎拉.羅伊總結,「與安全問題關係不大或毫無關係……他們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維持加薩和約旦河西岸的分離。」根據吉沙組織,以色列移動自由法律中心表示,嚴格的旅行限制「更多源自於以色列對生活在加薩地區一百八十萬巴勒斯坦人的義務採取最低介入的態度,而非保護以色列公民安全的義務……對以色列安全的好處難以辨別」。甚至以色列知名的《國土報》也嘲笑封鎖是提供以色列安全的觀點,並呼籲解除封鎖:「沒有任何理由關閉加薩。這麼做既無法阻止導彈向以色列發射,也沒有如預期地引起公眾起義反對哈馬斯政府,而是構成了絕望和暴力循環的孵化器,使以色列南部居民生活在難以忍受的情境中……以色列政府必須立即停止對加薩的封鎖……必須開放這個巴勒斯坦聚集區。」

幾乎可以預見,導致可長久居住的加薩正邁向衰竭的致命趨勢不會被阻擋。沒有太多政治人物願意投身扭轉以色列對加薩的政策;事實上,在新興的區域和全球政治聯盟中,以色列的星辰正在升起,因為它在主要國家取得了重大的外交進展;與此同時,巴勒斯坦的星辰正在殞落。儘管過去半個世紀,它在世界舞台上獲得獨特的重要性,但巴勒斯坦的遭遇現在已經被中東無數的人道危機所掩蓋。即使塵埃落定,巴勒斯坦也不可能恢復昔日的道德地位。不可否認,由於人口和領土規模,巴勒斯坦的地緣政治份量將會降低,而更接近於東帝汶和西撒哈拉的自決鬥爭。如果以前是一場艱苦的戰鬥,那麼今後加薩的道路將變得無比陡峭。

最近一系列影響加薩的事態發展填滿了這幅令人生畏的畫面。最糟的情況是,像埃及這樣的區域參與者,對加薩的態度更為嚴厲,下手比以色列建議的還重。最好的情況是,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區域性參與者,藉由指定項目的加薩援助計畫,試圖贏得阿拉伯公眾輿論支持並施恩地方,但到頭來大部分都沒有實現。沒有一個區域大國能夠代表加薩投入政治資本;相反的,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都和以色列建立長期戰略聯盟。在藍色馬爾瑪拉號事件發生後,土耳其要求解除加薩的封鎖,否則拒絕和以色列恢復正常關係。但在二○一六年,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屈服了。他在重建外交關係後,嘲弄以色列的讓步,讓他能夠挽回面子。與此同時,中東問題的四方領袖─美國、歐盟、聯合國和俄羅斯─在二○一六年發布了期待已久關於「和平進程」的聲明。聲明確定,「哈馬斯非法軍備建設和激進活動」是以色列─加薩關係惡化的主要罪魁禍首,並確立「防止利用領土攻擊以色列,是維持長期和平和安全十分重要的關鍵承諾」。唯一直接提到在保護邊緣行動發生的恐怖事件,是「在二○一四年衝突過程中,以色列發現了十四條隧道穿透其領土。報告順便承認,加薩的「嚴峻的人道局勢」因為「邊境的封閉而加劇」,「以色列對外貿易和漁業、水域的限制,導致糧食不安全和依賴人道援助」。但這四方領袖並非呼籲以色列結束加薩的封鎖,只是「加速解除遷徙和進出加薩的行動限制」,然後插入逃避條款,「應該適當考慮」以色列「保護其公民免於遭到恐怖攻擊的需求」。因此,只要以色列聲稱,隔絕加薩是保護自己不受哈馬斯恐怖主義攻擊的必須手段;或者換句話說,直到或除非加薩向以色列投降,放棄其命運,否則,以色列的圍困將繼續獲得四方領袖的批准。羅伊指出,有關加薩的補助性國際重建計劃,「讀起來更像是安全計劃。內容仔細闡述以色列的顧慮,以及聯合國將如何調整配合……以色列必須批准所有項目及地點,並能夠因為安全理由否決過程當中的任何異議……不僅對加薩的封鎖將繼續維持,而且將維護的責任轉移到聯合國,聯合國的任務是監管以色列擁有整個過程的完整控制權。」的確,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在二○一六年訪問加薩後,在記者會上說:「封閉加薩讓當地人民窒息,扼殺經濟、阻礙重建工作。這是一項必須追究責任的集體懲罰。」唉!他在十年任期的最後六個月才領悟到這一點。就這件事來說,遲到並不比沒有好;因為事實上,這並沒有改變現狀。

加薩還沒走到積重難返的地步。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必須比李爾王更加盲目,才會相信「外交談判」能夠取得成果。當前階段的「和平進程」於一九九三年成立時,巴勒斯坦佔領領土上有二十五萬名非法猶太人定居;到二○一六年,約旦河西岸(包括東耶路撒冷)已有六十萬定居者,在加薩所產生的苦果已毋庸贅言。如果掌握現象的本質不是在包裝而是在內容,那麼巴勒斯坦就已經見證這不是和平進程,而是併吞兼洗劫的進程。四方領袖的報告,呼籲「恢復有意義的談判」,但不可能恢復從未開始的事情。儘管如此,哈馬斯的武裝抵抗戰略不太可能取得實質成果。無論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是否站得住腳,對世界上前幾大的軍事強權發射火箭砲都不會讓它屈服。這只是在以色列定期決定─以追求完全脫離火箭砲為目標─毀滅加薩時,提供的方便藉口。 ▶▶ 閱讀更多 諾曼•芬克斯坦 《加薩戰火:以色列的侵略,與巴勒斯坦無解的悲劇》

 
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
文、圖節錄自寶瓶
圖/寶瓶提供
激情→控制→分手→撕裂→報復。隱匿在你我周遭,讓佛洛依德無從解釋,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最害怕接手的疾患。

內容簡介:介於健康與精神官能症之間,他可能是你的情人、家人、摯友或上司。他愈愛你,愈想控制你,是你的天使也是魔鬼。他總是非黑即白,愛你刻骨,瞬間恨你也入骨,他的感情與信任完全不能累積,傷害自己,也毀滅對方,他總是不斷委屈抱怨,永遠都是受害者,恐懼、焦慮、不安,辛苦的他們,都是「邊緣型人格」。

作者介紹:李訓維,一名有著社工魂的諮商心理師,現為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基隆學生諮商中心督導、松德醫院外聘督導、利伯他茲基金會外聘督導、華梵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搶先試閱:引子 〈美麗故事的哀傷結局〉

當焦慮來臨時,世界充滿張牙舞爪的怪物

「從小,我的家庭就是破碎的。一直以來,我沒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我心中只有一個期待,總有一天,我的生命中會出現一個喜歡我的白馬王子。我一生尋尋覓覓,只為了等待這個愛我的人出現。他會給我一個家,而且會無止境地愛我、包容我、照顧我,提供所有我想要的東西。我們的愛會持續到天荒地老……」

這是典型的邊緣人格家庭寫照,也是他們內心最大的呼喊。但是他們沒想到,這樣全心全意地希冀與渴求,原來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邊緣型人格疾患——我相信有些人聽過這個名詞,以美國研究來說,患有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數量可能有一千萬名以上,成人發生率約在百分之一到三,而男女罹患比率約一比三,女多於男。因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多達百分之二十為此症患者(臺灣因此診斷而住院者反而很少)。求助於美國精神醫療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五的患者被診斷出具有邊緣型人格疾患。

雖然此疾患的患者很常見,但卻鮮為人知,原因之一是其診斷標準在一九八ま年才正式被美國精神醫學會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DSM-III),此外,也可能因為這已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在臺灣比美國更常見,後續會詳細說明)。

也因為有人碰到他們的一些行為,百思不得其解,而試圖去了解。包括助人者領域,我們常在談到所謂的「邊緣人格」(尚不到疾患的程度)時,可以發現在晤談情境中,我們最害怕遇到的,就是這類型的人。當然,若做得好,也會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為什麼邊緣人格(簡稱BP)會讓我們有這麼多的挑戰、擔心跟挫折?我們提心吊膽的根源是什麼?讓我們好好來了解一下。

一開始,她可能只是在你出門時,不停地打電話來確定、查勤,有很多的試探跟猜測。漸漸地,你的一言一行開始被放大檢視。你永遠有可以被懷疑不忠的地方,怎麼解釋也沒用。若你怕她不高興而隱瞞、少說一點,被發現了就是無止境的衝突、吵架,甚至口出惡言、動手傷害彼此,直到有人以撞牆、下跪、自我傷害等方式激烈地妥協與道歉。不知不覺,關係變得愈來愈有壓力……

但,再悲傷的結局,一開始往往都是個美麗的故事。

首先,可能你是當事人,也可能這是你朋友的故事。

有個朋友認識了一位男生或女生,他們相識的時間不長,可能不到一個月,但是很突然地他們就在一起了,你不太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這麼快就交往。也或者你是當事人,這位迷人的男性或女性雖然話不多(或特別多),但是很快地,他被你的優點吸引,並願意跟你在一起(當朋友或伴侶),或者跟你說了很多關於你有多棒、多好、多吸引他的話,他說他的人生不能沒有你,而你們兩人也幾乎無話不說。

能遇到如此了解自己的人,感受彼此的相知相惜,真的很感動、很美好。他需要你可能比你需要他多得多,你很感動,於是義無反顧地跟他在一起。如果他是你的伴侶,也許你們很快就發生了性關係,關係的進展速度之快,像是你們對彼此有很深很深的渴求,慢不下來。

正好你剛剛結束一段戀情(或單身一陣子了),也期待著另外一個人的陪伴,兩人自然而然地陷入了熱戀(或一段美好的關係)。在經歷了迅速而深刻的互相了解與交流後,你愈發投入,兩人形影不離、熱線不斷。和他相處的感覺真的好極了,從來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讓你如此沉迷其中。你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他,兩人充滿激情與甜蜜。

這樣的故事走向,卻早已注定結局不是happy ending。

除了談戀愛的時間之外,你的生活還有很多其他事情需要投入,無論是朋友或工作事業,都需要你去經營與維持。你還有家人,需要照顧和陪伴他們的時間,你不得不花點時間在他以外的人事物上。你期待得到他的諒解,也認為這些事情不會對你們深厚的關係有太多影響。但很奇怪地,對方卻開始因為一些小事情與你爭吵,各種日常瑣事都有很多要求與不滿,兩人也有愈來愈多衝突和相互指責。

你想做些改變,畢竟經歷過不只一段感情,你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哪裡做錯了,希望試著調整自己去滿足對方。但是對方的要求愈來愈多,與你的落差愈來愈大,衝突不停發生。漸漸地,當你被懷疑、被要求時,只能選擇忍耐,感受到層層束縛、喘不過氣的感覺,除非你完全滿足對方。

你思考著兩人為什麼那麼容易爭吵,你嘗試理解對方,想著他容易沒有安全感,才會把事情想得很負面、很糟,你試圖保證自己的忠誠與善意,也一再解釋事情跟他想的不一樣,希望能安撫對方。但,效果似乎只能維持幾天,只要又發生一點小事,就又退回原處。

不知不覺中,兩人愈來愈常在爭吵時互相傷害,翻舊帳成為家常便飯,傷人的話也總是輕易被說出口,提分手變成口頭禪,話愈說愈狠,甚至動手。這一切,都只為了要逼對方妥協、聽話並照顧自己。每次爭吵後,兩人還是會戲劇化地和好,像沒發生過任何事一樣,繼續甜甜蜜蜜,但事情總是重複發生,像受了詛咒一樣,永不停止。

分手終究還是成了無可奈何的選項。你以為先前兩人都常提到分手,這可能是雙方都有意會到的事情,沒想到認真說到關係的結束,就像引爆了炸彈一樣,對方的反應異常激烈,他情緒暴怒、口出惡言、自我傷害、委屈下跪、苦苦哀求,甚至施行暴力、自殺等強烈的行為。你被嚇到了,在恐懼之中,你不得不妥協、忍耐,讓關係繼續維持下去。

直到他歇斯底里、自殺威脅,事情愈演愈烈,鬧得人盡皆知,你只能報警或將他強制送醫,請公權力介入。或者,你只能想辦法避不見面,斷絕所有聯繫跟互動,希望讓事情到此為止。然而,對方卻不會輕言放棄,你們只能無法停止地互相折磨,直到你可能也開始傷害對方,或是徹底地做爛自己。最後,你們完全地決裂,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很快地(或隔了一陣子),你可能又聽到他已交往了一個新對象…… ▶▶ 閱讀更多 李訓維《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山是家,台灣首度送野生小熊回山林的故事。全民都是熊褓姆,僅剩500隻的台灣黑熊,由我們共同守護。

內容簡介:二○一八年七月,花蓮南安瀑布附近發現一隻只有貓一般大小的台灣黑熊,和熊媽媽走散了。遊客爭相拍照打卡,小熊沒有等到熊媽媽來接牠,於是這隻失親小熊展開了九個月的人間遊歷……

在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老師所組成的野訓團隊照料之下,這隻「南安小熊妹仔」健康長大,更意外地與原本該是食物的「熊麻雞」變成朋友。小熊的出現,也觸發了台灣民眾和相關單位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與心意,像是漣漪一般,層層擴散。由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動網路平台集資活動,透過眾人參與,並持續分享野訓資訊,小熊漸漸成了大家共同的孩子,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小熊的褓姆!

紀錄了小熊落難人間的故事、照養與野放始末,也收錄了許多小熊可愛照片的成長日記,更有豐富的黑熊知識與生態保育篇章,適合親子共讀。在歷經九個月的照養與野化訓練後,二○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小熊回到山林的懷抱,回家了!南安小熊,只是一個縮影,而台灣山林裡眾多的野生動物,也都是整體生態意識的一環。藉由南安小熊來到人間的故事,牠教會了我們更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育、關於山林、關於愛的事。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謝謝你走進我心中,謝謝你用愛化解了我的憤怒,讓我隻身熊徑上可以不再感到這麼疲憊。」――Ali-Duma四月三十日凌晨一點零四分,小熊野放前夜

作者介紹: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創始理事長,目前並擔任國際熊類研究暨經營管理協會歐亞區副理事長。最終的期望是:台灣黑熊和其他野生動物都可以永遠快樂地徜徉於台灣的山林裡,與人和平共存。

搶先試閱:〈故事,從一隻走失的熊開始――南安小熊落難記〉

2018年7月10日,正值瑪莉亞強烈颱風來襲前夕,花蓮縣卓溪鄉南安瀑布登山步道旁的樹幹上,遊客們發現了一隻年幼的台灣黑熊。疑似與母熊走失,加上受到人群驚嚇,小熊緊緊攀附在約兩公尺高的樹幹上。遊客通報附近的玉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保育巡查員前往探視,發現小熊似乎精神狀不佳、蒼蠅圍繞打轉,便帶回南安遊客中心暫時安置,並通報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當時正在玉山國家公園東部轄區帶領研究生進行「野外研究安全訓練」課程的資深黑熊保育專家黃美秀老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暨副教授),正因颱風攪局而提早結束野外訓練課程而下山時。還沒踏入遊客中心,便聽到學生呼喊:「老師,快點,有一隻小黑熊!」

美秀老師和同行的獸醫師立即衝入辦公室探視,只見一個大型橘色塑膠箱,內有一黃色塑膠小雞飼料袋,是當時捕捉小熊所用,上頭還蓋著紙板。輕輕掀開紙板一角,見到一坨毛茸茸的黑球蜷縮在一角,烏溜溜的眼睛羞怯地打轉著,彷彿在探察四周環境。

美秀老師示意現場其他人安靜,和獸醫合力先將小熊抓出來檢查。這小傢伙看來約5、6公斤,推測年紀約三、四個月齡,無明顯體表創傷或骨折狀況,精神狀況尚可,獸醫將小熊拎起來,試圖保定檢查時,牠猛烈爭扎,還差點咬了老師一口。牠的鼻頭稍乾燥、皮膚彈性差,獸醫判斷有輕微脫水情況(約體重的5%)。老師推測小熊可能受到遊客驚嚇,躲在樹梢高處不敢下來,長時間日曬及緊張喘氣,導致體液快速流失,便給小熊電解質水,先穩定牠的狀況。

以現場狀況來看,老師推測這隻小熊可能剛與熊媽媽失散不久。考量牠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尚未斷奶且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由於小熊與母熊失散可能僅在數小時間而已,母熊有可能還在附近搜尋或等待小熊。老師直覺最好的結局當然是由母熊前來把小熊帶走。因為母熊和小熊的親子關係緊密,母熊通常不會輕易隨便拋棄小熊,除非小熊受到劇烈而持續的干擾,或是小熊狀況很糟。於是當場建議管理單位應該以最快的速度將小熊送回現場,並且封閉步道入口,限制人員進出南安瀑布區域,避免再度干擾母熊返回原處。

原地安置受驚小熊,等媽媽

不知為何,發現小熊的消息傳開了,南安瀑布現場竟已有些遊客聚集,想看小熊。而即將來襲的瑪莉亞颱風可能登陸,母熊萬一沒有返回,也是威脅小熊性命的一大隱憂。於是團隊建議在前往瀑布的步道路口拉起黃色警示封鎖線,並加派人員看守,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同時,研究團隊帶領花蓮林管處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們協力將小熊安置於被發現處附近的山壁下,用竹子和鐵絲網圍成半封閉的圍籬結構,限制小熊移動並提供二碗狗罐頭和二碗蜂蜜水。如此圍籬結構既可以遮避風雨,也可讓小熊的叫聲和味道傳出去,吸引母熊前來,並能夠讓前來的母熊輕易破壞、帶走小熊。對於尚無法獨立求生的小熊來說,人員還可定期提供食物,確保牠的平安。

但事情可沒有這麼簡單,安置小熊等媽媽的圍籬結構上,上方也拉上藍白相間的塑膠擋雨布,同時裝了發報器以及二台自動照相機,如果圍籬被破壞了,團隊馬上就會收到被啟動的發報器訊號,可以立即趕到現場查看狀況,了解是否是母熊來帶回小熊。唯一擔心的是如果有其他公熊(非親代)在此區活動,也可能造成小熊的危險。因此,萬一遇到公熊前來,危及小熊,團隊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驅趕公熊來保護小熊。

待一切安置妥當後,研究團隊總算鬆了一口氣,完成了臨時被託付的專業技術指導之後,後續的「護熊」任務就交給管理單位(花蓮林管處)。小熊現場淨空之餘,僅在離小熊僅約50公尺遠的步道入口留一位人員看守,防止生人闖關進入,其餘就看小熊的造化了。當天傍晚,美秀老師得趕在颱風登陸之前返回西部,臨走前再前往探視小熊。但現場圍籬內卻毫無熊蹤。圍籬外的石頭上有坨排遺,內含物淨是橘色的姑婆芋的果肉和種子,可見小熊已經可以吃硬體食物了。但小熊怎會不見?自動照相機也都沒有捕捉到半點熊影子。再詳加檢視之後,發現圍籬外的山壁有個洞,看來小熊不是從內側挖山壁而出,便是當初架設圍籬時沒發現這缺口。

總之,小熊從棚子逃脫了!考量牠應該仍在附近遊蕩,因此在附近加裝了幾台自動照相機,老師還建議管理單位這兩天持續拉起封鎖線,禁止任何人進入這個區域,以免再次把母熊嚇跑。但,後續現場似乎沒有人留守,遊客也不顧封鎖,依舊進入瀑布區。

遊客打卡風潮

然而,隔天颱風並沒有登陸。不久之後步道發現小熊蹤跡的消息也陸續傳開了!再加上時值假日且豔陽高照,想要一睹小熊風采的大量遊客蜂擁而至,還有遊覽車包車,一台一台地駛進此區。南安瀑布、瓦拉米步道的台30線一時人車鼎沸。如美秀老師預期,小黑熊滯留此區,不知是肚子餓四處找食物,還是受到驚嚇到處亂竄,孤伶伶的身影竟然也大白天跑到大馬路上好幾回,許多遊客爭相拍照打卡,而往來的車輛也多,也有遊客擔心小熊被車撞到。

這期間,許多遊客都目睹小熊在南安瀑布附近的溪谷與山壁活動,卓安橋橋下溪溝的石頭上,發現的小黑熊排遺,除了有姑婆芋等植物果實之外,竟還發現四個煙蒂在其中。同時還有民眾也發現,小熊從溪谷往公路來回移動時,「沿途都在撿遊客丟下邊坡的寶特瓶、垃圾來咬」,擔心小熊恐怕凶多吉少。

管理單位(花蓮林管處)七月二十日釋出新聞稿,宣布將封閉南安瀑布。然消息一出,似乎引起現場更大的參觀熱潮。有些網友還私訊美秀老師,傳送意外目擊小熊的照片。老師暗覺不妙,次日隨即前往現場,當場見識到「盛況」,而這樣只會將母熊嚇跑。

七月二十二日保七總隊第九大隊護熊專案成立,瓦拉米步道的台30線實施24小時人車管制,請遊客勿前往小黑熊出入之地點拍照,或有騷擾之行為。同時呼籲民眾,勿騷擾黑熊,違反者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6萬至30萬元以下罰金。 ▶▶ 閱讀更多 黃美秀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閃電擴張/領先企業如何聰明冒險,解開從1到10億快速成長的祕密
文、圖節錄自天下雜誌
圖/天下雜誌 提供
速變時代下,你需要一套在風險中掌握勝算的新能力!史丹佛震撼課程解密贏家全拿時代優先考慮速度的閃電成長法。要成功,你必須打破許多為了效率和降低風險而設計的管理規則,更快做到領域第一,將是你未來不可或缺的生存法則。

內容簡介:這個世界變快了,要成功,你需要一套能更快成長的全新策略裝備。

曾協助多家新創公司從車庫發展成10億美元級企業,讓許多素人變身商業巨人的矽谷人脈王霍夫曼發現,領先企業與頂尖人士的共同祕訣就在掌握了一套成長方法,而這個祕方就是閃電擴張:以一系列出奇制勝的戰略,快速擴張並徹底擊敗對手。霍夫曼在史丹佛開始教授這套課程時,人氣火爆,風靡商業界,甚至政治圈。大多數商學院案例提供的都是非戰時理論,但現今的商業競爭,需要你採取閃電戰思維。這才是推動世界發展與個人成長的全新法則:要在網路化時代生存,你必須贏得頭獎。

作者介紹: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全球最大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PayPal創始董事,也是矽谷頂尖創投公司葛雷洛克合夥人。霍夫曼是臉書、Airbnb的主投資人,曾協助多家公司從車庫走向10億美元級的企業,例如Workday、Pandora、Cloudera與Pure Storage等。他也是數家營利和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微軟、Airbnb、自駕車公司Aurora、生產力工具開發商Coda、安全駕駛系統商Nauto,以及微型貸款組織Kiva和輔助創業者的Endeavor等。原創播客節目「規模大師」主持人,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自創思維》、《聯盟世代》的共同作者。擁有牛津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和史丹佛大學符號系統學士學位。

克里斯.葉 Chris Yeh,PBworks 公司行銷副總裁,Wasabi Ventures 共同創始人暨一般合夥人,自1995 年起便與高科技新創企業合作,並自2001年起開始寫部落格,也常在TechCrunch、Mashable 和VentureBeat 等網站發表文章。迄今已發表逾2000 篇文章。擁有哈佛企管碩士學位和史丹佛大學產品設計工程與創意寫作兩個學士學位。

搶先試閱:〈創業就是每天忙著救火?有些時候,你必須「任由火燒起來」!〉

不論是全球大企業,還是某個車庫裡崛起的新創公司,任何人都想要像Airbnb、微信和Slack一樣成功。但真的能做到像切斯基和馬化騰那種程度的,卻是鳳毛麟角。那些從市場上消失的公司和成長為全球巨頭的公司,真正的差異是什麼?

閃電擴張是一種策略和一套技巧,幫助企業驅動和管理在不確定環境下優先考慮速度而非效率的高速成長。換句話說,這是個加速器,讓你的企業飛快成長,徹底擊潰對手。

我經常告訴創業家,創立一家公司就像跳下懸崖,然後在下墜途中組裝飛機。任何新創公司的預設結果都是死亡,你必須快速而果決的行動,不惜任何代價避免這個預設結果發生。你沒有太多時間顧及所有的細節。

在閃電擴張的每個階段,需要你注意的問題和議題,永遠超過你的資源所能處理。你可能覺得自己像個救火員,只不過你要做的不是撲滅局限於一處的火,而是你看到身邊到處都有地方起火,而你沒有時間一一撲滅。

生存下來的一個方法,是決定讓有些火繼續燒,然後專心對付如果任它恣意燃燒真的會毀了公司的那幾把火。葛雷洛克的安薩內利說:「你對什麼事說『不』,比你對什麼事說『好』更重要。」

你不能永遠不管另外那幾場火,它們實際上很危險,也終究需要你處理,但在閃電擴張期間的多數時間點上,它們其實無關緊要,撲滅它們並不會影響你的預期結果。當然,你要有本領判斷該讓哪些火繼續燒,而優先順序通常取決於不同因素的組合。

首要考量是急迫性:哪一場火會最快損害或毀滅你的公司?這不限於危及公司存在的火;對一家新創公司而言,以長遠來看,扼殺成長能力的火幾乎和可能讓你明天就倒閉的火一樣致命。你的第一步通常是決定:這個問題能否先不處理,之後再來解決。

托巴科瓦拉加入SurveyMonkey後,第一個考慮滅的火就是產品設計。網站設計很醜又過時,老實說還滿丟臉的。但這個網站用戶互動率很高,顧客也很滿意。托巴科瓦拉於是決定暫緩重新設計,優先去應付其他更緊急的火。這個決定讓她較難招募到對美感有要求的工程師,但並沒有造成公司倒閉。

有些情況下,如果你的新創公司有幾把火在燒錢,可是沒有影響到顧客,而金錢的浪費是你可以承擔的,那也許真的可以用錢買時間,先忽略那些火勢。募集更多資本,往往是圍堵較不緊急的火勢最簡單的方式(雖然代價高昂)。

第二考量因素是效能:哪些火是你現在就有能力撲滅的,哪些又是以後比較容易撲滅的?即使火勢緊急,但你現在無法有效對抗,也許只能忽略,待外部情況轉變讓它熄滅。然而,即使火勢不那麼緊急,但任其延燒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那就該考慮防患於未然,省得將來痛苦。

最後要考慮的因素是相依性:撲滅火勢A,會使得撲滅火勢B和C比較容易嗎?這些連帶效應有時非常重要,因為在任何時候燃燒中的火永遠多於你能救的。

借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相信有個馬斯洛火勢層次可適用於多數快速成長中的新創公司,在這個清單頂端的火就是最重要、必須先撲滅的:

● 分銷 ● 產品 ● 營收模式 ● 公司營運 ● 競爭對手 ● 下一步是什麼?

對絕大多數消費型網路新創公司而言,最重要的一把火就是產品分銷。如果分銷管道付之一炬,你的公司就注定失敗。但如果你能控制住這把火,就會讓撲滅其他火變得簡單許多。獲取用戶的回饋,可讓你知道如何改善產品,而獲取數百萬用戶或數千名顧客,則讓創造收入變得簡單很多。能夠創造收入,就比較有能力負擔營運規模化所需的基礎設施與人才,不論是依靠現金流或募資。如果業務成功,且日益成長,才有理由開始擔心競爭對手。

以領英為例,我們以建立病毒式傳播和獲取可觀的用戶基礎解決了分銷問題之後,就有人開始一再提起營收模式的那場火。如果那段時間每次有人問我領英要怎麼賺錢,我都可以拿到一塊錢的話,我可能就不會需要另一個營收模式了!

我知道我們應該忽略那場火,因為缺少營收不會是直接死因,除非它讓我們募不到錢,更何況產品的火緊急多了,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去處理。如果找不到獲取關鍵數量(至少100萬用戶)的分銷方式,並打造出夠有吸引力的產品,讓這些人成為這項服務的固定用戶,或至少會回覆領英的邀請,那麼是否有營收模式就無關緊要了。

當時,A輪投資者希望看到,能讓領英獲利的商業模式。我告訴他們,在下一輪資金到位以前,我們不會產生營收,這也不該影響他們。但他們依然堅持,於是我和團隊生出了一個財務模型,裡面也包括收入來源。我連裡面寫了什麼都不記得了!與其耗上好幾週做這件事,我們花了一個晚上,喝了幾杯葡萄酒,弄出了一個模型。

這個故事也凸顯了為什麼在團隊中需要有能夠容忍混亂、風險與不確定的成員。我們多數人都願意救火,但只有一小群人明知有一團熊熊烈焰可能很快會截斷所有逃生路線,卻仍然能夠不分心,專注於撲滅一場情勢更緊迫的火。

在那樣的不確定環境下,領英的團隊成員仍能安然自處,全心全意去做最重要的事,即使我們連明確的營收模式都還沒有。如果你的夥伴沒辦法放任一些火繼續燒下去,他們會把所有時間都拿來滅火,沒有任何餘裕去思考能推進業務的突破性商機了。 ▶▶ 閱讀更多 雷德.霍夫曼, 克里斯.葉 《閃電擴張:領先企業如何聰明冒險,解開從1到10億快速成長的祕密》

 
凶宅怪談/人可怕還是鬼可怕?
文、圖節錄自三采
圖/三采提供
「我住凶宅6年了,一開始只是因為沒錢沒工作。雖然家裡總有些奇怪光點和不自然聲響,但我現在還活著。因為死亡很近,讓我變得更想活下去。」──松原田螺49個故事,49種恐懼,進門那一刻起開始毛骨悚然,卻欲罷不能──最深層的驚悚就在生活中、空間裡,無所不在。

內容簡介:窺探各個凶宅的祕密

凶宅:房屋內有人因枉死、自殺、他殺、孤獨死等非自然死亡事件,或是靈異事件頻傳的建築物。屋裡的一切是人生縮影,更是社會縮影。在「凶宅」裡過自己的人生,同時體驗別人的人生,每段豐富又驚恐的奇妙體驗後面,除了恐懼更多的是悲傷和感慨。關於人生,有很多的未知在等著,我們需要的是對生命更多的尊重。

作者介紹:日本最強凶宅藝人 松原田螺 ,1982年4月28日、兵庫縣神戶市出生,松竹藝能所屬藝人,現在主要的藝能活動就是「住凶宅」。2012年因為綜藝節目《北野誠的你們不要去啊!》的特別企劃,首先在大阪的凶宅實際居住體驗。接下來分別住過千葉和東京等6處凶宅,從此奠定「凶宅藝人」的地位。除了探訪日本各地的靈異地點並進行拍攝或錄影,也會在網路上不定期直播,或是在節目上大談凶宅的奇妙現象。目前固定出演的節目有CBC廣播《北野誠ソИдэ》和NIKONIKO直播的「れグピみモLIVE!」等節目。

搶先試閱:〈長居的漫畫咖啡店〉

十三年前,我曾在大阪長居公園前的漫畫咖啡店打工,這間店的一樓是間蕎麥麵店。那是一間純漫畫咖啡店,沒有提供網路,也沒有包廂。

營業時間也很特別,早上十點開門、凌晨兩點關店。這樣的營業時間,沒有辦法讓人在等首班車的時候殺殺時間,算是有點不近人情的店家吧。不過,因為可以把一樓的蕎麥麵帶到二樓吃,所以有一群死忠的上班族常客。

時薪七百圓,非常地低,不過因為只要坐在櫃檯就可以了,算是非常輕鬆的工作。所以藝人之間會互相介紹,有好幾個藝人都在這裡打過工。

我工作的時段是晚上八點到凌晨兩點的夜班。因為是夜班,所以在客人都離開之後,還要做關店前的整理。只有這項工作,讓我非常害怕。那是因為對面的那棟大樓是整面的大片玻璃窗,從店裡看出去可以看到大樓內部,而那棟大樓的二樓是個閒置的空間,就像廢墟一樣非常凌亂。桌椅傾倒散亂,紙張散落一地。

每到深夜,我就覺得有人從那個廢墟看著這裡,所以我在整理的時候,都會刻意不看那棟大樓。

工作一年後,來了一個新的夜班工讀生,是一位年輕女生。因為她就住在附近,所以就算工作到很晚,也不用擔心沒車回家。那天,我在教她關店前的整理工作時,她說:「對面大樓讓人覺得好恐怖喔。」

「是啊,我也提醒自己盡量不要往那邊看」

「不要看比較好喔。」

「咦?」

「因為我偶爾能看見那種東西。」

之後,她有一次自己一個人值夜班,結果隔天馬上就離職了,也沒有說明離辭原因。

又過了一陣子,我在長居車站附近遇到她。我問他:「為什麼要辭掉工作啊?」當我這麼一問,她滿臉歉意地說:「真的很不好意思。但是,不知道原因對你比較好。」

我說:「咦?為什麼?這讓我更想知道了,告訴我啦。」她面有難色地說:「你會後悔的。」問到原因的我,果然後悔了。

那天是她第一次一個人看店,營業時間內沒有任何異狀,問題就出在關店後。她照著我之前教她的方式進行店內整理,而且不斷告訴自己絕對不要看對面大樓。但是,奇怪的預感襲來,此時胸口傳來沙沙沙的吵雜聲。

「沙沙……沙沙……」

喔,不!沙沙的聲音是傳進耳裡,明顯可以聽到奇怪的聲響。一定是從對面大樓傳來的,對面的大樓到底發生什麼事,才有聲音傳到這邊。

「沙沙、沙沙、沙沙……」

聲音越來越大,不行了!她再也忍不住,想要趕快逃離現場。她當下決定,就算要跑也要看清楚再跑。她將視線移向窗外,那個瞬間,她後悔了。對面有十幾個穿著病人服的老人,正看著她。這個可怕的畫面,讓她全身動彈不得。果然,對面的大樓就是有古怪,早知道就不看了!

等等……那群老人們裡……還有自己……咦?窗戶對面是半透明的老人們,可是她卻清楚地從窗戶上發現自己的身影,這就表示眼前的景象並不是對面大樓的景象,而是窗戶反射到自己這邊的畫面。

這表示倒影裡的老人們,其實和她身處同一個空間,也就是這間店裡。下個瞬間,她飛奔出去。

在這間漫畫咖啡廳附近,有間收容許多需要救護患者的醫院。由於這間醫院謊報醫護人員的人數,還收了政客的不當報酬,種種惡劣的醫療行徑及醫療失誤不斷反覆發生,導致出現非常多的犧牲者。

那幾十個穿著病人服的老人們,或許跟這間醫院有關吧?對於當時還在店裡工作的我來說,真的是不該問的。所以,我也在兩個月後,辭掉那份工作了。 ▶▶ 閱讀更多 松原田螺 《凶宅怪談:人可怕還是鬼可怕?》

 
閱讀筆記
霧中的曼哈頓灘/熄燈的海岸
張惠菁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電影中常被描繪為英美同盟國家,出正義之師,擊潰納粹邪惡帝國的戰爭。在這場正邪之戰中,美國是關鍵的力量。邱吉爾在敦克爾克大撤退後的演說,把希望寄託在美國,「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這時的美國就像是人類的希望。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正式加入戰局,這個歷史事件,影響了戰爭的結果,也決定了世界轉動的方向。

但從歷史上看,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並不全然是個正義的救主。在美國國土境內,也有許多不公和恐怖在發生。勞動階級、黑人、女人,活得既不自由,也不平等。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社會底層的日子艱辛而沒有希望。當戰爭爆發,男人被送往戰場,出現大量的勞動力空缺,這時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似乎有鬆動的可能。女人、黑人,有機會進入屬於白人男性的職業領域。世界在轉動,一個個渺小的個人,雖然看不見大勢的方向,也跟著轉動。

《霧中的曼哈頓灘》是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內的故事。戰爭掀動了社會經濟秩序,召喚出各種「非常」的狀況。本來被壓制在社會底層的平凡百姓,在戰爭節奏中受到震盪、移動位置。這樣的時刻是帶來翻身的機會,還是滅頂之災?《霧中的曼哈頓灘》的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平民家庭,在這股巨變的浪潮之中,一面迎向底層人生的種種絕望,一面被浪頭衝激而起。再衝,再衝上一道浪頭看看。

小說中描寫了幾種不同階級、背景的人。黑道和白道的兩大山頭,掌握著地下和地上美國的運轉。

黑道:義大利黑手黨,掌控夜總會生意。首領是Q先生,這個神祕的老人掌握地下的權力網絡,貌似慈祥,好惡莫測,他的夜總會在戰爭期間大發利市。

白道:有軍隊和銀行背景的白人貝林傑家族。大家長是亞瑟.貝林傑。這個家族已經歷多代的洗白,洗去早年手上沾染過的血和土。這個家族的利益與國家一致相通,大家長認為他必須、也能夠,預見戰爭的結果,介入準備。他知道戰後的美國會更強大,這個家族正像衝浪手看著浪般,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機會。

Q先生為首的黑道集團,和亞瑟.貝林傑的白人家族,其實有點像。家族和幫派差不多,要求忠誠,交換資訊,互相保護也互相猜忌。這兩大山頭在戰爭之中洞觀四方,毫髮無傷,甚至可能獲益更多。在兩大山頭之間,則是許許多多沒有背景、沒有資產的平民角色:上班族,工廠女工,小軍官,水手,碼頭工人,舞孃,小混混,夜總會老闆。

珍妮佛.伊根就這樣為我們描繪了當今美國的前身,我們在其中會遇見安娜,這個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她在時代有限的人生進路中擇路前行、成為潛水員、尋找父親、在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中穿梭尋找活路。她一路遇見各種各樣的人物,也是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生存位置:其中不少人和她心照不宣,也在力爭著一個新的命運。他們會辨認出彼此,作為在同一片大海中浮沉的生命體,彼此間產生了默契。

珍妮佛.伊根寫了這個有些憂傷,又帶著希望的故事。深深潛到水底過,就像曾經看到過大海,那經驗本身會改變一切。世界容或有撼動不了的秩序,有人是永遠的贏家,控制著別人的命運。但也有一些紅海會打開。相信這一點,迎著下一道浪潮去往一個不同的位置,或許就是美國夢的本質。

那是曼哈頓灘有戰時熄燈令的年代。《大亨小傳》裡蓋茲比凝視的那盞碼頭上的燈,或許也會熄滅。但在黑暗的潮水裡,湧動著更多小人物的希望。珍妮佛.伊根寫出了那種希望。

 
不只是護士 南丁格爾也是應用統計學家?
多數人都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知道她溫暖了無數病患的心,改變了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評價。但南丁格爾還有一個較不為後世所知的身分──應用統計學家。

血便是大腸癌症狀 還是痔瘡?
雖說痔瘡不會變成癌症,但許多大腸癌患者卻常將血便誤以為是痔瘡,因而延誤就醫時機。究竟大便有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