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人行重啟逆回購 放錢420億元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地方?【KH STYLE高雄款】帶你瞭解當地吃喝玩樂好去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27 第469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財經要聞 人行重啟逆回購 放錢420億元
香港地產股愁雲慘霧 淨值比僅0.42倍
騰訊拚新基建 五年砸2.1兆
人行:數位幣發行 沒有時間表
陶冬:陸經濟可能下行調整
人行將創新貨幣政策
珠三角新基建 助5G產業鏈成長
商情資訊 反送中波及 中國民航局恐阻止國泰與港龍整合
Uber擬將亞太地區總部遷至香港
上海浦東外資□一季度逆勢上揚
漳州吉他基地助陣□台企躍國際大廠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人行重啟逆回購 放錢420億元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昨(26)日開展7天期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2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0%,這是時隔近兩個月,人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外界解讀隨時可能變相降息。

人行逆回購時間點正好是人行行長易綱喊話「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就在人行投放逆回購的消息一出,市場信心提振,債市因此上演雲霄飛車走勢,一路追漲。不過,人行公開市場公告中隨即顯示此次逆回購利率未調降後,債市又逆風轉為大跌。

人行上一次逆回購投放流動性是在3月31日。澎湃新聞報導,時隔近兩個月再度重啟操作,市場分析,狹義流動性收斂是重啟逆回購的重要原因,但人行再出手,背後釋放的信號不容小覷。

國泰君安分析指出,此次投放規模僅人民幣100億元,對於緩解當前資金面緊張的局面杯水車薪,信號意義大於實質。

而信號有兩大積極作用:其一,人行只要重啟逆回購,就預示隨時可能變相降息,這也符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降準降息相關對應;其二,利率供給壓力仍存,即使短期不會降準,也會透過加大逆回購對沖力度的方式平抑資金波動。

 
香港地產股愁雲慘霧 淨值比僅0.42倍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香港地產股一片愁雲慘霧,尤其是大地主級上市公司;由於投資人擔憂香港的前途,使地主類地產股的價格降到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水準。

太古集團、香港置地擁有的地產主要是購物中心及辦公樓,股價已跌到2009年來最低點,過去12個月股價已重挫48%,主因抗議行動及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商業活動。現在又因為北京當局有意強力壓制香港異議人士,使香港身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備受威脅,也對地產業不利。

彭博情報部門專家指出,今年投資人對香港商業性房地產的胃納將減低,尤其是來自海外的需求,主因中國計劃在香港制定國家安全法。今年來辦公樓及零售用地產的成交量可能降到2003年來最低。

MSCI香港地產股指數22日大跌8.4%,25日再跌2%。恆基地產跌到4年多來低點,九龍倉投資公司股價更跌到2017年上市以來最低點。

MSCI香港地產股成分股的股價/淨值比僅0.42倍,比帳面價值的一半還不到,遠比彭博全球地產股指數平均淨值比0.87倍低。

 
騰訊拚新基建 五年砸2.1兆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昨(26)日宣布,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人民幣5,000億(新台幣2.1兆元),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涵蓋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基建也寫入今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

澎湃新聞報導,湯道生指出,以新基建投入為契機,線上線下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公益機構以及廣大使用者將共築數位生態共同體,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相信加速新基建,必將有利於實現數位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更緊密地對接,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湯道生同時表示,騰訊一直在持續投入新基建布局,目前已在雲計算方面實現兩個100:全網伺服器總量超過100萬台、頻寬峰值突破100T;AI領域,擁有超過6,500項全球專利。

包括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伺服器、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作業系統、5G網路、音視頻通訊、網路安全、量子計算等都將是騰訊重點投入領域。

其中,在數據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大陸,新建多個百萬級伺服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

同時,騰訊還將結合產業技術創新需要,重點投入雲啟產業基地、工業互聯網基地、創新中心、產業園區等方面的建設。

此外,騰訊將調動內部頂級科研專家和實驗室資源,並與國內外頂尖高校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加強產業研究和人才培養,投入重大科技攻關,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騰訊對手阿里今年4月20日宣布,未來三年再投人民幣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等研發。

 
人行:數位幣發行 沒有時間表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領跑全球央行,5月已落地試點數位貨幣,人行行長易綱昨(26)日指出,數位人民幣正式發行沒有時間表,目前試點則堅持以雙層運營、現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穩步推進。

易綱指出,人行2014年就成立專門團隊,開始對數位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問題進行專項研究;2017年人行開始與商業銀行共同開展數位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

他強調,目前落地試點的DC/EP是在堅持雙層運營、現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易綱透露,數位人民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陶冬:陸經濟可能下行調整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針對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提出的工作報告,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認為,官方可能在就業和民生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允許經濟作出進一步的下行調整,促成市場出清(經濟學概念意指供需均衡),為下一個周期的到來做準備。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大陸經濟可能有更明顯的下行周期,全球復甦也會變得更曲折更漫長。

陶冬在其個人部落格的最新文章指出,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計畫今年財政赤字率為3.6%,這個數字明顯低於市場預期,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均有所反應。他對此的解讀,這是一份慎重的財政擴張計畫,體現量力而為的精神,不搞大水漫灌,不作大規模的財政赤字貨幣化。

他分析,這次大陸官方不打算如2008年全球危機那樣,奮身救世界。不過,政府實際上的財政擴張可能比3.6%這個數字要大,既包括新增財赤人民幣1兆元,還要包括1兆元特別國債,以及1.6兆元的地方專項債增量,在新基建建設上,企業的投資也應該算作財政擴張的衍生投資。

陶冬認為,另外值得探討的是財政開支的去向,這次大幅壓縮中央非必需開支,儘量將資金推向縣級單位,做到有保有壓。不過縣級開支中相當一部分用於償還債務和欠款欠支,政策的乘數效應有待觀察。財政政策的具體量化需要等細節出爐才能進行。

陶冬指出,歐美財政支出目前看來多為緊急救援,以支持企業現金流和員工工資為主,大陸也有支持企業與個人的需要,不過重頭戲在新舊基礎設施建設上。他認為,新基建建設尤為重要,因為大陸正在進入數據/智慧時代,資金投放應該得其所,經濟救援自然重要,最好可以對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產生效益。

陶冬稱,他感覺大陸官方願意在就業和民生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允許經濟作出進一步的下行調整,促成市場出清,為下一個周期的到來做準備。如果這個判斷成立,大陸經濟可能有更明顯的下行周期跡象,全球復甦也會變得更曲折更漫長。

 
人行將創新貨幣政策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昨(26)日指出,大陸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但疫情衝擊前所未有,特別是第2季,因抗疫採取的「大停擺」措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將集中顯現,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風險存在滯後性。

易綱在兩會接受陸媒專訪指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會更加靈活適度,人行將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針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易綱解讀,「今年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將明顯高於去年」。

由於「M2」或「社融除以GDP」是用來衡量宏觀槓桿率。易綱透露M2和融資增速目標將高於去年,也意味宏觀槓桿率會階段性上升。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疫情爆發以來人行採取對沖政策累計已逾人民幣5.9兆元,包括設立人民幣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達人民幣1.5兆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易綱指出,人行下一步將再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準度:一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進政府性擔保機制。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擴大融資擔保規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以及降低擔保費率和反擔保要求。

四是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包括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人民幣1兆元,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支持小微企業。支持金融機構2020年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人民幣3,000億元,專門用於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易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壓力,在各類風險中要重點關注銀行風險,尤其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後續銀行恐將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易綱強調,人行將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繼續深化LPR改革 ,人行將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內對外自主開放,推動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設定統一的准入標准,推動系統化、制度化開放。

延伸閱讀》

重啟逆回購 放錢420億元

 
珠三角新基建 助5G產業鏈成長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基建」正在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珠三角多家5G產業鏈企業呈現逆勢增長的趨勢。

新華社報導,「新基建」成為「新發展」的有力抓手。在南沙自貿區發布的203個區重點建設項目計畫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有54個。

位於南沙自貿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孵化自中國科學院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5月初,雲從科技與廣州市政府達成合作,將共建人機協同開放平台,打造廣州智慧城市智能運行中樞。

順應國家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的大趨勢,科技型企業都卯足了勁加大研發投入。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今年預計投入6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時鐘產品線總經理劉朝勝說,公司主營高端芯片、時鐘模組等時鐘及射頻器件產品業務,通過15年的積累,已經與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通訊等全球1000多家通信設備客戶合作。

他說,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掌握核心技術無疑是企業的生命線。在國家減稅降費等政策加持下,企業瞄準5G新基站建設方向,持續加大科研力度,2月份發布了高技術含量的時鐘及射頻等多款新產品,全球採購訂單隨之而來,第一季度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已接訂單和招標份額已達到全年目標的87.5%,預計全年將有大幅增長。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一面加大投資力度促進「新基建」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一面創新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確保「該減的減到位,該免的免到位,該緩的緩到位」,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廣東累計減稅降費693億;1-4月全省共為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790.4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

「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現在已經度過了低谷期。」珠三角一家科技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企業正朝著產能提升、持續發展的夏天邁進。」

 
商情資訊
反送中波及 中國民航局恐阻止國泰與港龍整合
台北26日電/中央社
路透社報導,中國民航總局可能會阻止香港國泰航空和旗下港龍航空的整合案,理由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有多名國泰員工參與及聲援。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國泰航空正考慮削減成本、優化市場行銷,並整合國泰及香港快運的機師合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航空業,國泰日前已傳出有意調整結構,整合港龍航空以降低成本。

但上述做法卻被中國民航總局視為業務擴張,可能會阻止國泰繼續使用港龍所營運的20條中國航線。國泰的中國航線目前只飛北京和上海,其餘如福州、南京等航線是由港龍營運。

「反送中」運動期間,國泰曾有多名員工參與抗爭,包括參與航空業罷工、透過班機廣播聲援運動,還有一名機師在抗爭中被捕,遭控「暴動罪」。

此後,中國民航總局對國泰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並要求立即停止讓參與及聲援運動的員工執飛中國航線。而包括國泰行政總裁何杲(Rupert Hogg) 等公司高層也在隨後離職。

報導引述多名消息人士指出,民航總局的檢查日趨嚴格,國泰因輕微的過失被違規記點6次。依相關規定,民航總局可駁回被違規記點航空的增加航班和航點的申請,時間長達12個月。

國泰最後一次被記點時間為2019年底,這意味著直到今年底才有可能進行整合計畫。

報導指出,中國民航總局並未就此事做出回應;而國泰則不評論是否有整合方案,但指不排除任何方案。

 
Uber擬將亞太地區總部遷至香港
記者蔡敏姿/即時報導/聯合報
Uber今(26)日宣布計畫將公司亞太地區總部由新加坡遷至香港,並在香港建立科研和工程中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長遠加強本地科研技術生態系統。

香港01報導,不過Uber的汽車共乘服務至今仍未合法化,Uber香港區總經理鍾志霆表示,香港是時候研究立法規管相關服務,並計畫將香港打造成亞太區營運中心,藉此為港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Uber自2014年踏足香港,從汽車共乘至美食外送的服務。在過去六年,為超過25%的香港人提供數以千萬計的行程,接近25萬名司機夥伴登記使用Uber App。在Uber Eats方面,支持數以千計送餐夥伴的生計,與超過6,400間餐廳合作。

鍾志霆表示,該公司對香港的發展一直非常有信心,惟香港在汽車共乘服務的法規裹足不前,令該公司難以如投放在澳洲雪梨、巴西聖保羅、美國紐約和印度新德里等國際城市般,投資在香港。

鍾志霆稱,現階段非常需要政府及關鍵持份者與該公司溝通合作,共同探討立法規管汽車共乘服務的可行方法。

 
上海浦東外資□一季度逆勢上揚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但上海浦東的投資吸引力卻不減。上海市浦東新區官方25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4月浦東實到外資29.48億美元,同比增長22.8%,且今年以來一直保持逆勢上揚,高速增長。

中新社報導,從近三年數據看,2020年一季度浦東新區實到外資增長36.6%,創下近三年歷史新高。上海市浦東新區統計局表示,進一步分析浦東利用外資情況,可以看到「八高一快」的鮮明特點。

「一快」是指增速快:實到外資1月增長59.8%,1-2月增長30.9%,1-3月增長36.6%,持續高速增長。「八高」是指佔全市比重高、大項目佔比高、重點區域佔比高、第三產業佔比高、資金來源地香港佔比高、增資項目佔比高、合資比重在提高、季度增速創近三年新高八個特點。  

今年以來,浦東實到外資佔上海全市比重保持在45%以上,發揮了「壓艙石」作用。1至4月實到外資中,資金來源地是香港的項目有102個,利用外資20.66億美元,佔比70%。由此可見,香港地區仍然是浦東利用外資的重要通道和資金來源地。

大項目對浦東利用外資帶動作用同樣明顯。1至4月,浦東1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共7個,總金額達17.22億美元,佔全區比重58.4%;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共39個,總金額達28.12億美元,佔全區比重95.3%,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企業戶均投資規模達7209萬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戶均5895萬美元的水平。

從利用外資的主要行業來看,第三產業是利用外資重要增長點。與此同時,增資仍然是浦東利用外資的重要方式,1至4月,浦東利用外資中屬於增資的佔62.4%,特別是7個1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屬於增資的有5個,資金佔比達到74.4%。

 
漳州吉他基地助陣□台企躍國際大廠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從最初地價、勞動力的優勢,到後來看好大陸市場。政府的貼心服務更把我留在這裡」。鈺豐樂器(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長、台商陳永茂回憶起在大陸20多年的創業歷程時說。  

中新社報導,鈺豐樂器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是一家台資吉他企業。陳永茂說,目前工廠每月可生產尤克里里5.2萬把,最高時約佔全球尤克里里市場份額的18%,成為尤克里里全球最大產值工廠、最大研發生產基地。

陳永茂說,目前公司產品以尤克里里、吉他、□琴、木質陶笛為主,產品94%出口至歐美、非洲等30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公司在美國《音樂貿易》(Music Trades)雜誌公布的全球樂器廠商中排名第216名。

陳永茂家族三代人投身木質樂器製作,潛心研發50多年。1992年,陳永茂跟隨家族企業來到漳州發展,2004年在南靖創辦鈺豐樂器。

上世紀90年代,多家台資吉他企業落戶漳州,漳州逐漸形成吉他上下游產業鏈,成為大陸第三大吉他生產製造基地。

作為最早一批來到漳州投資樂器產業的台商,陳永茂表示,語言、文化等與台灣相通,地理位置相近,是漳州吸引台資的優勢。

從初到大陸的些許不適應,到如今成為當地知名企業,陳永茂將正能量文化帶到員工家庭。陳永茂注重企業文化,舉辦員工聯誼、中秋博餅等活動;善待員工,設立員工教育基金、醫療基金,現在工廠有近70對員工夫妻。 

走進鈺豐樂器的廠區,道路名字引人矚目:感恩大道、善解路、知足路、包容巷、向善路……陳永茂說,公司從創立之初,就將慈善、孝道注入企業文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服務,鼓勵農村青年創業者回饋家鄉、回饋社會。 

陳永茂表示,近年來,公司加大研發,拓寬拉丁美洲市場,去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人民幣。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海外訂單延遲收貨,高單價樂器銷量也減少了。

疫情也讓許多推廣計畫擱置。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陳永茂認為也是企業沉澱的好時機,將加快企業自動化進程,注入新活力,迎接挑戰。幾天前,公司獲得樂器機械設備及其零部件模具的研發生產許可,投入的10台數控車床機械臂已組裝4台。陳永茂信心滿滿,希望能在小眾樂器市場再拿幾個世界第一。

陳永茂的姐姐和兩個弟弟都在漳州創辦樂器企業,兒子也在大陸發展。一家人以商引商,吸引不少台資企業與專業技術人員來到大陸。

作為漳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永茂希望大陸惠台措施放寬企業標準,讓更多台企受益。他說,兩岸一家親,兩岸人民安居樂業、生活穩定,是百姓最大的期望。

 
中國外商投資法上路的影響
本文在新外商投資法初始上路3個月之際,提出外商投資法上路對於臺商的影響及應考量之因應策略,期望提供在中國投資經營並持續在地化深耕之臺商企業,可即時掌握因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規定對當地投資經商環境的生態轉變影響。

憑「空」生肉新技術 減碳愛地球
Air Protein(空氣蛋白質)公司,他們用空氣製造出蛋白質。這種淡褐色的粉末沒有氣味而且完全沒有滋味。聽起來可能不是很美味,但因為沒有味道,這種蛋白質幾乎可以添加到任何食物中——從麥片到義大利麵食和人造肉都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