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研究員:林宜樺
近年來,在疫情肆虐下,社交距離的要求讓人與人的距離被拉開了,不再是面對面的溝通,所取代的是面對冷冰冰的科技工具。無論是工作、家人聚會、探訪、看病等,大家所面對的,都是數位螢幕,平常用慣了的電腦及手機,突然間變得更無法離手,因為它就是大家隨時溝通的重要工具,也讓所謂的宅經濟、遠距視訊、物聯網應用、雲端服務等需求大量爆發,不僅軟體需求增加,硬體設備更是供不應求。
目前大家最常使用到的應是公司及學校的遠距上班及遠距教學,及確診時的視訊診療。線上會議及遠距教學早已不是新鮮事,現今全球化的商務貿易合作,透過線上會議的聯繫,能降低公司出差費用的支出,也能補足不同時差上的聯繫問題;遠距教學則是因應解決偏鄉教育落差的需求而起,長年下來,上述名詞大家都不陌生。然而,經過三年的疫情期間,遠距上班/教學成了日常,少了交通往返時間及解決技術軟體問題後,遠距成為後疫情的常態。
遠距上班及視訊會議使用不再只是與客戶的交流與討論,而是開始思考該如何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來因應類似情況,又能同時確保公司營運暢通並能降低營運成本(辦公室租金等),透過不同的軟體與工具,讓工作變得更有彈性,也打破了原有所謂「公司」的框架。根據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The future of work after COVID-19》報告指出,在2020年疫情大流行期間,擾亂了全球勞工市場,而在後疫情時代,全球將近25%的人需要轉換工作跑道,遠程工作、電子商務和自動化方面的工作將是未來趨勢。
圖1:工作上需要接觸之百分比
圖片來源: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future-of-work/the-future-of-work-after-covid-19
遠距教學則是催生了數位教材的設計與應用,如何讓數位教學能達到實體教學的效用,教材的多樣化設計與教學方式,也讓更多的老師重新適應新工具的使用,思考怎麼讓教學變得更為活潑。雖然線上教學成效有限,但未來該如何利用科技,打造更多元平等的教育型態,包容更多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讓所謂的科技作為輔助學習的媒介,使得學習變得更多元化,則是未來每位老師所要思考的。
疫情下更催生了遠距醫療的實際應用,因應確診隔離政策,民眾逐漸接受了使用遠距醫療的習慣。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5月15日~6月22日疫情期間,使用視訊及電話問診的遠距診療患者人數共有185萬人,案件數達312萬件,其中視訊診療佔74%,電話問診佔26%,逾1.2萬家基層診所佔了其中服務量的81%。視訊看診最大的門檻,則是技術問題,如何跨平台整合相關的看診需求,衛服部規畫推動使用健保快易通,透過雲端系統的整合,讓掛號及看診能跨不同的院所,讓看病更為簡單,也降低使用門檻,讓大眾更容易接受,讓診療不再受限於醫療診所,而是更為方便的使用。
圖2:衛服部規畫推動使用健保快易通,進行視訊診療。
圖片來源:衛福部
後疫情時代除了擁抱新潮流,也要重新思考遠距的定義及未來的因應措施,才能真的走在時代的尖端。
參考資料:
1.視訊診療與醫事流程不再脫鉤 台灣遠距醫療照護鏈完整串聯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id=640375
2.The future of work after covid -19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future-of-work/the-future-of-work-after-covid-19
3.學校與教室因疫情關閉後,遠距教學不該成為「唯一」的學習途徑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364
4.衛福部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F48EA7C69342B070&topn=787128DAD5F71B1A
5.封面圖片來源:資策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