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戰爭不是選擇!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臺灣路上!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7/11 第13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戰爭不是選擇!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臺灣路上!
親師溝通!如何協助家長處理孩子的人際問題?
揭開檢察官每日工作的爆肝與不甘!和弱勢的當事人站在一起!

新書鮮讀
戰爭不是選擇!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臺灣路上!
圖/堡壘文化
書名:《臺灣路上: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

內容簡介:蔡英文的第一本國際傳記,法國資深記者撰寫,臺灣首位女總統的誕生與民主島嶼的十年蛻變!她並非政治人物的女兒、妻子或遺孀,卻在大男人主義的亞洲成為華人民主政體的領袖,她是如何做到的?

◆她的經歷象徵了正在建構中的臺灣認同,也代表了臺灣外交、國防和經濟近10年來的轉變。採訪近30位國內外重要學者、臺灣政要、總統幕僚,深入回顧蔡英文的政治生涯。

「她提醒人們,臺灣是一個遭受威脅的民主政體,我覺得她把國家打開了,而且八年來她在國際上不曾失言、失禮、動怒。但她並不軟弱,反而很堅定,面對中、美兩邊施壓,她一直走在鋼索上,卻從未踏錯一步。」

在Covid-19疫情爆發、俄烏戰爭開打之前,比起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或紐西蘭前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蔡英文在世界政壇並不知名,而她所領導的民主政體──臺灣,在許多人眼中只是中國的內政事務、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島。

然而情況已經轉變:此時此刻,無論在中美關係、半導體產業、地緣政治上,臺灣的生存都是國際矚目的中心。而幕後的重要推手,正是這位謹慎、靦腆而低調的「政策控」蔡英文。

越來越多西方媒體注意到這位「非典型」的女總統,與許多政治人物博感情、講氣魄的方式不同,蔡英文總是以技術專家之姿,從經濟和理性角度切入,這是她的正字標記。她將臺灣推上國際舞臺,堅決抵擋戰爭的可能性和北京的武力威脅。本書將回顧這段獨特故事,以及在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中,臺灣所面臨的困境與機會,以及未來的方向。

從戒嚴時期到第一次總統直選、政黨輪替至今,戰爭的可能性和北京的威脅持續威脅著2300萬人民的生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中,臺灣的未來將會如何?透過本書,我們更能夠理解臺灣在全球政治舞臺上所處的脈絡。

本書篇幅不厚,深入淺出,以蔡英文從政生涯為主要時間軸,穿插臺灣歷經解嚴、九二共識、臺海危機、政黨輪替等大事件。作者文筆流利,結合訪談、故事與評論,非常易讀。

和一般政治人物傳記不同,本書從歐洲、國際的視角出發,著眼的是臺灣在世界上的位置與影響,而這正是目前深受假訊息攻擊的臺灣讀者極為需要的。亦即,臺灣問題在國際局勢下的處境,以及蔡英文的「非典型」是如何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以及我們未來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作者介紹:阿諾・沃勒函,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專職記者,十五年來一直在撰寫有關亞洲的文章。

搶先試閱:〈戰爭不是選擇〉

盛夏時分,威脅一波波襲來,密集程度前所未見。中國只差一個導火線,就能藉機發動全面演習威脅臺灣。二○二二年八月二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讓中國找到破壞臺海現狀的理由。隔天開始,解放軍發動了一系列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這些演習早有預謀,企圖模擬封鎖臺灣島的情境,策劃如何在海上六個區域進行海空包圍。

這波演習比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六年的第三次臺海危機更加猛烈,解放軍至少發射了九枚彈道飛彈,其中四枚飛越了臺灣上空,五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根據研究員博達安的估計:「從二○二二年初到八月前,中國軍機越過海峽中線的次數非常少,只有四次。但光是八月三日到三十一日,就有兩百九十八架軍機越過中線。」隨後,

中國繼續在網路上發動前所未有的攻勢,企圖干擾政府網站,並發送大規模政治宣傳和假消息。

雖然中國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但臺灣的技術專家和戰略專家並未藉機汲取所有經驗,直到二○二三年四月五日,大家才真正進入警戒狀態。這一天,解放軍發動了「聯合利劍」演習,試圖重新模擬如何打擊並封鎖「關鍵目標」,以達到「控制海洋、空域和資訊」、「發動威嚇並全面包圍臺灣」等目的。中國也藉此洩憤, 表達對蔡英文總統過境加州, 與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的不滿。兩岸和平統一的機率越來越低,中國若要控制臺灣,武力佔領就成了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一位蔡政府的戰略顧問表示:「未來,我們會看到演習規模節節攀升,威嚇行動和軍事演習會越來越多,成為臺海的常態。中國會持續進行軍演,試探我們的軍力、反應時間和弱點,並蒐集各種情報。一旦發現臺灣實力無法預測,而且臺灣的防禦工事正逐步加強,中國將會更積極進行演習。他們的信心會不斷增強,認為自己勝券在握。」

自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想解決臺灣這塊「神聖領土」的問題。這個說法不僅納入了一九八二年頒布的中國憲法,還出現在二○二二年八月發布的第三份白皮書中。然而,中國也希望攻克臺北,制住太平洋的關鍵區域,這是兩岸關係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田予光(Hugo Tierny)指出:「中國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會撞上從日本到印尼的第一島鏈,臺灣正好守住了島鏈的中心位置。這個天然地理結構形成了一個C形包圍網,也為美國建立了一道防線。」由於美國在第一島鏈地區的盟友很多,「為了扭轉戰局,北京勢必得佔領臺灣,並透過地利之便打破島鏈。」

臺灣始終保持警戒,但表面上不慌不忙,單純密切留意強大鄰國的動向,一面迎接挑戰,一面迅速反應,盡力化解危機。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午,臺灣突然收到來自歐洲的緊急消息,得知俄羅斯軍隊稍早入侵了烏克蘭。這波在八千公里外的驚天戰事,對臺灣和蔡英文政府來說是記當頭棒喝。

「老實說,這是一記警鐘。」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的立委王定宇回憶道,「我原本以為烏克蘭可能只能抵抗幾天到兩週左右,而且註定敗仗,國家最後會滅亡。」王定宇的同事,也是主持國防委員會的羅致政,回想起當年的當頭棒喝:「很多歐洲人認為不可能會有戰爭,但實際上戰爭是有可能發生的,烏克蘭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不能靠理性邏輯分析專制政權,因為敵人可能無緣無故發動戰爭。這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危機。」

回想當年,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表示:「最初七十二小時壓力很大,讓人無法招架。所有社群媒體上的消息都證實俄羅斯軍隊正在推進,烏克蘭被大肆蹂躪,損失慘重。戰爭進度太快,讓我開始擔心中國會趁機侵略臺灣。」近三十年來,遠景基金會專門研究國際關係和兩岸政策。

一開始,蔡英文政府選擇保持低調。雖然總統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但她非常謹慎,避免將臺灣的情況直接和烏克蘭相提並論。從地理條件來看,臺灣和烏克蘭當然無法相比。臺灣是一座島,和中國大陸之間隔著一條寬達一百八十公里的海峽。海峽水深偏淺,限縮了潛艦的活動空間。此外,該區域海流強烈,天氣變化無常,要在這片繁忙的商業海域進行兩棲作戰格外困難。最關鍵的是,臺灣似乎是座難以攻克的堡壘,因為西面幾乎沒有適合登陸的地方,中央是近四千公尺的陡峭山脈,而東側則是面海的狹窄海岸線。反觀烏克蘭,境內的廣闊平原與俄羅斯直接相連,與臺灣的狀況完全不同。

然而就局勢而言,臺灣和烏克蘭的相似程度很高。兩國都面臨來自專制強權的威脅,而強權領導人已經多次公開他們的征服意圖。戰略專家倪雅玲指出:「烏克蘭戰爭讓世人更認識敵人的真面目,以及何謂被威脅的民主,這正是臺灣目前的處境,必須承受中國的攻擊和逐漸增強的壓力。」烏克蘭和臺灣都面臨巨大的軍事威脅。蔡英文深知,中國與臺灣之間的軍事實力懸殊,對解放軍非常有利。解放軍擁有超過兩百萬名士兵,而臺灣只有十六萬九千名。解放軍能動用近四千架飛機和直升機,而臺灣不到七百架。在海上,中國也具有明顯優勢,擁有六十五艘潛艦和三艘航空母艦,而臺灣僅有四艘潛艦,沒有航母。在彈道能力方面,雙方的差異同樣明顯。二○二三年,中國的軍事預算達到了兩千兩百五十億美元,臺灣僅一百九十億美元,解放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軍力,擁有全球最多軍艦和無人能及的造船能力。

自二○一五年起,習近平政府透過強而有力的中央軍事委員會,開始對解放軍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造,企圖提高空中和海上力量的投射能力,增強部隊間的協同作戰能力,為高強度戰鬥做準備。解放軍原本的七個軍區被整合為五大戰區,並額外設立一支專責網路戰的部隊,以及一支負責彈道飛彈的「火箭軍」。目前,中國至少有六座目標直指臺灣的導彈基地,可以迅速打擊臺灣的政治中心,執行斬首行動,進而對臺灣發動全面入侵。

理論上,臺灣很難和這些軍事手段和明確的侵略意圖抗衡,更難像軍事戰略家孫子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在不必戰鬥的情況下制服敵人了。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初,俄烏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昭然若揭。「但蔡英文選擇不把這件事公諸於世,以免引起民眾恐慌。」賴怡忠表示,「她和許多臺灣人一樣,擔心俄羅斯的攻擊可能三天就結束了,而且大家可能會立刻將臺灣和烏克蘭相提並論,認為臺灣同樣撐不久。」擔心了幾天之後,臺灣人的信心回來了。「看到烏克蘭人防守和抵抗的模樣,我們意識到決心才是最有力的武器。」王定宇表示,「烏克蘭人擋下俄羅斯軍隊的畫面,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臺灣人開始意識到,中國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臺灣也許不如想像中脆弱,我們需要堅定信念,進行軍隊改革。」

二○二二年二月底,總統府、國防部、外交部、立法院等部會變得非常忙碌,會議一場接一場開、成立研究小組,並諮詢不同專家。各部會持續追蹤烏克蘭戰爭的發展,並初步觀察需要採取的防禦策略、需要優先進行的改革、如何有效分配資源、會面對哪些戰爭情境,以及該與哪些夥伴合作。這其中有團結的成分,也有憂慮的成分,但無論如何,臺灣人早在普丁發動進攻前就在思考這些問題了。

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將國防定為「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的核心項目之一。在美國的支持下,蔡英文推動並重啟了多項強化國防產業的計畫,預計啟用多艘

輕巡防艦和船塢運輸艦,到了二○二一年,一艘船塢運輸艦下水了。此外,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也正在打造一艘部分由臺灣製造、採用外國技術的潛艦,預計二○二三年秋季首次下水。另一款與美國合作開發的新型飛機將於二○二五年啟用,以便汰換老舊的法國幻象戰機和美國F-16 戰機。相較於馬英九逐年縮減國防預算,蔡政府不斷拉高國防預算,到了二○二三年,臺灣的國防預算大幅增加,年增幅達百分之十三點九。雖然蔡英文過去數月多次強調「戰爭不是選項」,但備戰和威嚇仍是必要措施。

⏩⏩閱讀更多 堡壘文化出版 阿諾・沃勒函《臺灣路上: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

 
親師溝通!如何協助家長處理孩子的人際問題?
圖/寶瓶文化
書名:《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內容簡介:如何化解親師之間的誤解、爭執、對立與衝突?蘇明進為所有煎熬不已的家長、老師解惑。讓老師與家長成為孩子的「教育合夥人」。當老師被黑函投訴、被家長提告:給老師:處理親師衝突的「9大招」給家長:處理親師衝突的「5大招」

特別企劃:親師溝通時,老師的5大困境、家長的5大困境。

本該是一起合作,讓孩子成長得更好的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彼此不再信任、衝突不斷?來到學校的憂愁媽媽:「老師,我家小孩在學校被霸凌!」心急的家長:「我的LINE被老師封鎖了?我可以直接問老師:『為什麼要封鎖我嗎?』」憤怒的家長:「為什麼我好好的一個孩子去上學,卻受傷回來?」焦慮的媽媽:「為什麼這次上課進度這麼慢?為什麼沒多留時間幫孩子做考前複習?」

親師衝突,孩子是夾縫中最無辜的犧牲品!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視的,而當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甚至被霸凌,父母往往心急如焚地找上老師,但常說不到幾句話,就演變成爭執與衝突。

任教20多年,同時也是家長的蘇明進老師,即使教學高度獲得認同,但也被家長投訴過。蘇老師認為當親師有衝突,請彼此都放下情緒,先同理對方,並用釋出善意的正向的語言,來代替對彼此的指責,也才有機會釐清真相、妥適處理,否則最痛苦的終究是孩子。

六個面向,解決棘手的親師衝突;讓每個家長都成為孩子的「教育合夥人」

蘇老師曾認為「沒關係,你家長不教,我來教!」,但孩子的問題源自他們的生活環境,若沒有家長協助、配合,老師很難一個人拉住往深淵下墜的孩子。因此除了從溫暖同理等六個能避免親師衝突的核心精準切入外,蘇老師更在本書提供最能避免親師衝突的關鍵,也就是建立親師間的信任感,才能真正減少親師衝突。

作者介紹:蘇明進 ,人稱「老ㄙㄨ老師」,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任教於台中市大元國小,曾榮獲GreaTeach全國創意教學獎、Power教師入圍獎、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多次受馬來西亞華校教總之邀,至馬來西亞全國各地巡迴講學。主持「K歌Su房」podcast,與更多家長及老師分享教養新知。

搶先試閱:〈老師,我家小孩在學校被欺負(上)〉

──以同理心協助家長處理孩子的人際問題

有時候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其實是在協助家長紓解內心因愛而生的焦慮。

有一天,我批改到小建的一篇短文,文字裡罕見地流露出他的真實情感:

我的學習態度很差,我上課都不舉手,寫短文也都是應付式寫法。我很懶,就算同學告訴我答案,只要主題我不喜歡,同學再怎麼勸我,我也不舉手回答。

寫短文時,有時候我想寫真話,但是我媽媽會檢查我寫什麼,有時會被改掉。

我不喜歡上學,同學們總是喜歡開我玩笑,還常常打我。雖然他們並沒有惡意,只是在和我玩,我和他們說我不喜歡,他們還是屢勸不聽,我也只能忍著。直到上星期五,同學打我,我忍不下去了,和他打了起來。我不喜歡他們這樣對我,我只好用上課不舉手,來表達我無聲的抗議。

小建的這篇短文,引爆了媽媽內心的焦慮。我還來不及找小建來聊聊,媽媽就傳訊息給我。

小建的媽媽當下倒也不是指責班上同學,反而是先向我解釋她不是每回都擦掉短文內容。媽媽還傳來他們夫妻間對話的截圖,長期在北部工作的爸爸,指責媽媽某些管教上的做法,造成小建人際上的問題……媽媽顯得不知如何是好。

接到訊息時,夜色已深,我邀請媽媽來參加親師座談會。

媽媽翻閱她記下孩子被咬次數的筆記本

隔天,媽媽愁容滿面地來到教室,我也花了將近半小時與她對談。

媽媽說著小建的不快樂,說他時常被霸凌。

我說這幾天觀察下來,小建每天來學校都開心笑著。教室裡經常看到有許多男孩陪著他聊天、玩耍。

媽媽說某位孩子常打小建,還咬小建,為此小建害怕得不想去畢業旅行。她在我面前翻閱她先前隨手記下次數和日期的筆記本。

我訝異極了,這一年半來從未聽聞小建談及此事。

他指控的這位「霸凌者」,明明好喜歡小建。前幾天的體育課,小建因為中暑到健康中心休息,最擔心、三番兩次來詢問小建的身體狀況,都是這位男同學。

我向媽媽解釋,小建短文中所謂的「欺負」,經我調查後,發現當時是因為幾位同學在玩耍,一位男同學不小心撞上小建,小建回手反擊,才引發後續的打架。

不過,即便我解釋完,我感受到還是無法緩解媽媽臉上的愁容,那些遲疑、欲言又止的態度,讓我心裡嘆了一口氣。

該走完的流程還是得再來一遍,我說:「明天我再找這些孩子來聊聊吧!」

晚間,我又收到媽媽傳來的簡訊,她訴說著小建小時候被霸凌的種種經過,媽媽說她堅信自己孩子不會說謊。

我只好先冷處理,待明天弄清楚了再回覆。

孩子將同學的行為解讀成霸凌

小建本身的固著行為就十分嚴重。他不喜歡的人事物,總是一副抗拒或不願接觸的態度。有時在教室裡,經常看見他生著悶氣的表情。

但偏偏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又喜歡圍著小建玩。小建開心的時候,會覺得他們很好玩;有些行為他不喜歡,他就生氣,將同學的行為解讀成在霸凌他。

隔天一到校,我喚小建來對談,花了我整整一個早修時間。

接著,我又花了一節課,找來被指為霸凌者的孩子來談。兩位個性爽直的二愣子,一臉錯愕得不知如何是好。

我和他們嚴正地表示:「玩可以,但不可以用肢體接觸的方式來玩。」我也說明高敏感的小建,不喜歡與人有太近距離的肢體接觸,有些開玩笑的話語,也不要隨便對他亂說。

下課時間,我看兩位男學生一直黏著小建,請求小建的原諒,但小建冷漠地不回應他們。午餐時間,一位男同學還刻意坐在小建身旁的地上,試著逗他開心。

緩解媽媽對於孩子被霸凌的焦慮

晚上,我依照「同理心五步驟」擬好電訪大綱後,撥通小建媽媽的電話。

自從身為一位父親,我能夠同理家長的心情。如果是我,我也會因為自己孩子受到欺負而焦躁不安。因此,我向媽媽再三表明我的立場:「一直以來,我努力維持教室裡的安全。我是會保護每一位學生安全的老師。」

我知道我們前一天的溝通歧見,來自於雙方各自陳述所看見的小建形象。

媽媽單方面從孩子的描述,想像孩子在學校受盡多少委屈,因而無法聽進老師的觀察與解釋。不過,我想,小建的媽媽應該也是這樣評論我,覺得我無法聽進家長與孩子的困難處境。

我想要先緩解媽媽對於被霸凌的焦慮。我轉述小建的說法,他確定同學只有咬過他兩次,而且都是因為在下課時玩「鬼抓人」遊戲。好動的男同學為了扮得更像「鬼」,所以就演得超逼真,對著「人」一陣亂咬,並不是針對小建一人而已。

當然,這誇張的玩法已經被我嚴厲制止。我請媽媽放心,這些都是男孩之間以為好玩的互動模式,而非惡意的傷害。

協助孩子,學習表達出自己的心意

我說我知道小建很需要社交距離,他不喜歡男同學對他做出某些肢體動作或開玩笑的言語。我已經再三約束了這些男同學。

不過,我也把所有對小建的談話內容,重新再向小建的媽媽說明。

例如:我都不知道小建內心真正的想法,如果及早說出來,老師可以早點幫助他;同學們沒有惡意,只是玩的方式不對;表達自己不喜歡的語氣,要堅定地傳到對方心裡,我有協助他一邊練習,一邊調整;我和小建解釋這位男同學很關心他,他把小建視為最好的朋友;我問小建來學校真的有這麼痛苦嗎?在教室裡,他的身邊有好多同學圍著他說笑;到國中後,也許會遇見更多心懷惡意的人,在國小的此時就要學習如何表達的人際關係議題……

小建的媽媽表示,她有聽聞小建回來說今天老師找他談過,但媽媽倒是不知道老師和他談了這麼多。

為了讓小建的媽媽安心,我表明今天曾把兩位男同學找來念一頓,他們都感到很緊張,一直說對不起。還有男同學為求小建的原諒,午餐時還坐在他身旁地上吃午餐,兩人最後變得有說有笑。我特地將這美好的畫面拍下來,並傳私訊給小建的媽媽。

這些孩子之間其實是有同學愛的,他們只是相處模式需要好好地調整,我們大人真的無須那麼焦慮。

老師會每週定期找男孩來「健檢」

小建的媽媽表示,她擔憂小建未來升學後與人的互動,爸爸也說是不是該帶小建去看醫生。

我向媽媽再三保證,接下來的三個月,我會每週定期找男孩來「健檢」。他若有心裡不舒服,請務必立即向我反應。

小建的媽媽向我道謝後掛上電話。這次的霸凌事件至此終於告一段落,我花了三天時間處理。

那天之後,小建的人際關係有了很大的進步。下課時,經常看到男同學與小建聊天,兩人笑聲連連,卻又刻意保持社交距離。那位男同學也常來向我報告,他如何用更有氣質的互動方式來與小建相處。

畢業前夕,我看到小建在這位男同學的留言簿上寫道:

嘿,兄弟!你是個有趣、搞怪的人,你很有創意,手工藝能力也很強,很會製作玩具。而我呢?每次都想做武器防身,只是怕被老師念,不過還有子彈容量的種種問題,後來我就沒有再做武器了。但我的腦內還有很多設計沒有實現,例如:有四個弓臂兩條弓弦的十字弩,用寶特瓶+橡皮筋做的紙球發射器、橡皮筋步槍等等,希望以後我們還可以一起玩線上遊戲。

我知道他們在那次事件後,兩人就變成了好朋友,但此時看到小建用「兄弟」兩字,來形容這位當初他口中的霸凌者,還是令我驚訝不已。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發生衝突是一件好事,至少讓我們聽到彼此內心真正的聲音,以及真實的期盼。

我們大人只要耐著性子好好處理,協助孩子調整彼此的應對方式,將關係修復成原先的狀態,那麼不只是孩子,還有我們大人,每個人都能從這事件中,學到重要且寶貴的一課!

⏩⏩閱讀更多 寶瓶文化出版 蘇明進《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揭開檢察官每日工作的爆肝與不甘!和弱勢的當事人站在一起!
圖/有鹿文化
書名:《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HERO:11篇檢察官法庭陪伴與法律實踐的故事》

內容簡介:一本好讀又自帶洋蔥的法普之書!11篇真實故事,非典型檢察官姚崇略,揭開檢察官每日工作的爆肝與不甘!不要說什麼捍衛正義,他只是和弱勢的當事人站在一起!

  —閱卷、開庭、訊問、審核搜索票……

  —犯罪現場勘查、執行搜索扣押、驗屍……檢察官到底在做什麼?

  —什麼是「偵查檢察官」和「公訴檢察官」?

  —「偵」或「他」字,案號怎麼分?

  —職權不起訴是什麼?緩起訴處分又是什麼?

在法庭上,執搥的法官是正義的化身,雄辯的律師有戲劇的張力,那檢察官是誰?他在做哪些事情? 

無論是需要抽絲剝繭的殺人事件、難解的婚外情感情糾紛、年年遽增幾乎癱瘓司法的詐欺案件,或是需要社福介入的竊盜案……檢察官都在場!

有時要執起公平的天秤,有時要擔任心理輔導師傾聽他人的苦衷,有時則需適時打開社會安全網,而非一味送入冰冷的監牢……

但不變的是,檢察官是在法庭上和當事人站在一起,為他人發聲!

《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HERO》中,現職檢察官的姚崇略現身說法,以11篇真實經手過的案件,改編而成故事,講述檢察官的工作實況;用大白話,解釋深奧難懂的法律概念與制度。

「很多人覺得檢察官應該就是要辦『大』案,但是我總覺得,用小人物的故事,應該可以讓民眾更知道檢察官在做什麼!」

期盼以本書讓一般大眾更理解「檢察官」一職,透過深入淺出的故事,讓司法工作、檢察官的職人生活,可以更貼近你我的日常!

用白話文去解釋法律制度跟法律的規定,讓案件當事人不管是起訴或被不起訴,都可以知道檢察官寫的東西是什麼意思,讓人民覺得司法其實可以親近一點,

這是我這幾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姚崇略

作者介紹:姚崇略 , 南部囡仔。北漂到台北,政大法律系畢業後,到台大法律研究所拿碩士學位。在念研究所的時候,就同時通過司法官與律師考試。本來想在學校教書,所以拿教育部留學公費去德國漢堡大學念博士班,念了幾年之後,覺得學術這條路不好走,所以又漂回南部當檢察官。

寫過兩本碩士論文,努力完成博士論文中。曾經在法學期刊跟司法改革雜誌發表過幾篇文章,也在報紙的社論上寫過幾篇關於司法制度的評論與建議。可能因為這樣,所以在蔡英文總統主政時期被邀請成為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委員。

覺得法條文字不好懂,法律的文書更難懂,所以努力把自己寫的法律文書弄得白話文一點,也想用大白話來講清楚檢察官的工作,希望可以普及法律知識,也讓大家覺得司法是稍微可以親近一點的。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可以穿T恤跟牛仔褲在法庭好好聽當事人說話。

搶先試閱:〈法院旁聽席上獨自哭泣的媽媽〉

下午要蒞庭的案件是一件殺人案件。

起訴的事實大意是這樣:被告跟死者是各自跟一群朋友去KTV唱歌,在唱歌的時候,雙方有互相到彼此的包廂裡敬酒,被告因為覺得自己的朋友被灌酒,雙方有發生一點爭執,一言不合就打了起來。被告從包廂離開之後,先去停車場開車,被告開車到空地的時候,看到朋友被打,就下車去幫忙。後來對方人馬用球棒砸被告的車子,被告也從車上拿球棒繼續跟對方互毆。其中有幾個比較冷靜的朋友在中間勸架,有些人就停手陸續離開。

雖然吵架衝突已經被排解,但被告因為被毆打,身體有受傷,心裡還是憤恨不平,剛好看到死者的朋友騎摩托車載著死者,被告就開車沿路追逐死者搭乘的摩托車,在一陣追逐過後,被告加速從後方追撞死者的摩托車,摩托車被撞,高速撞擊到路邊的電線桿跟停放在旁的小客車,死者受傷倒地,一動也不動。最後因為中樞神經休克,不治死亡。

被告在檢察官偵查的時候,就一直說他不是故意要撞死者坐的摩托車,他是因為跟對方發生衝突打架,所以開車要逃命。但是他開車離開之後,發現對方還是不放過他,拿棍棒騎車在追他,要把他攔下來,因為死者朋友騎的摩托車對他逼車,他來不及閃避,所以才會不小心撞上去。

默默流淚的死者媽媽

死者的媽媽也有收到法院的傳票,沒有律師陪同,在法庭裡一個人獨自坐在幾乎要跟我比鄰而坐的告訴人席位上,從頭到尾都低著頭,法官問她有什麼意見時,也只是小聲地回答:「沒有。」我看著她,在聽到被告說是不小心撞到死者的摩托車時,她默默地流下眼淚,但還是一句話都沒說。

騎摩托車辦案的檢察官

偵查檢察官在偵查中,其實已經把相關的證據調查得非常清楚,除了訊問證人以外,也調閱了KTV現場的監視錄影畫面,可以知道,雙方人馬確實在KTV有發生衝突。但是,被告一直抗辯說他開車的路線不是在追逐死者,而是想要尋求保護。既然這樣,我想,或許可以從被告所說的「路線」下手,去看看被告講的,到底是不是比較接近真實狀況?

距離審判程序還有一段時間,所以我就約了這件案子一開始偵辦的偵查佐,回到現場去看看當地的道路狀況。在白天跟晚上分別看過KTV附近的道路狀況後,我請偵查佐利用電腦繪圖軟體,把我們看到的情形畫成平面圖,並且標示被告自己說的「逃亡」路線,跟騎乘機車搭載死者的友人所講的被被告「追逐」路線。結果我發現,如果被告跟死者那位騎乘機車的朋友,真的都依照自己講的行車路線去走,最後兩車其實不會在事發現場發生碰撞;甚至我還發現,被告就算依照他自己講的路線,最後也不會開車到附近最近的派出所去報案、尋求保護。

遲來的道歉

我向三位法官說明已現存的證據,怎麼樣可以證明被告有故意衝撞死者的殺人行為。在辯護人說完辯護意見之後,審判長問死者媽媽對於量刑有沒有意見?死者媽媽始終低下的頭終於抬了起來,茫然的眼神先看看我,再看著審判長,緩緩地說:「我不相信我兒子是不小心被撞死的,判刑我不懂,交給法官決定就好。」

死者媽媽講完之後,審判長問我對於量刑的意見。我除了把在本案中所有量刑應該考慮的情形跟法官一一說明之外,最後我說:

「請三位法官看看坐在這裡的死者媽媽,她每次開庭都來,沒有律師的協助,每次都只是靜靜地聽而已。她是單親媽媽,一個人養大兒子,好不容易兒子長大了,可以輕鬆一點過日子了,但是她等不到兒子回家,她的兒子回不了家了!她其實沒有什麼要求,只是希望透過法院的判決知道一個真相,因為她不相信兒子是不小心被撞死。兒子走了,她沒有要求什麼賠償,因為再多的錢也換不回兒子活蹦亂跳出現在她面前,跟她說:『媽我回來了。』她只要一個真摯的道歉。」

死者媽媽聽完我的話,一樣不說話,只是默默流下兩行淚。這時候,被告突然緩緩地站起來,面向死者媽媽說:「阿姨,對不起,我做錯事了,我不是故意要撞他的,希望你可以原諒我。」死者媽媽身體抖動地更厲害,眼淚不停流下來,卻還是一樣不說話。

開庭結束之後,我還在位置上整理卷宗跟隨身碟,死者媽媽走過來說:「檢察官,謝謝你。我不是不說話,是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怎麼說,也找不到人說。一直到今天,好像才有人幫我把想講的話講出來,雖然我想到兒子還是很難過,但是今天過後可能會好一點。真的謝謝你。」

真誠的道謝就是最好的回報

有人覺得我理想性太高,因為我認為做檢察官這個工作,不需要升官加爵的加持,不需要額外的辦案獎金。檢察官是在每一件爭議的個案中,好好地幫助每個在案件中的當事人得到最適當的解決方式,每當案件的當事人(不管被告還是告訴人)真誠地跟我說聲謝謝,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那也是身為檢察官最大的成就感的來源。

雖然檢察官的工作真的很繁重,而且資源也相對不足,但是,只要能讓當事人相信,在法律的框架下,檢察官是懲奸除惡、濟弱扶傾的代表,那麼辛苦也值得了。

⏩⏩閱讀更多 有鹿文化出版 姚崇略《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HERO:11篇檢察官法庭陪伴與法律實踐的故事》

 
腎臟名醫教你全方位逆轉腎功能
若不想讓腎臟早早衰退、失去功能,甚至導致終身洗腎,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養腎、固腎。本篇由腎臟專科醫師提供包括飲食、飲水、生活、運動等各方面的實用建議。

請人慢慢吃,不要說Please eat slowly
Alan的公司許多外國同事,中午習慣在辦公室用餐。Alan每回都第一個吃飽,他都會禮貌性跟大家說:"Please eat slowly."Alan是想更周到,就像中文裡,我們經常跟人說:「您慢慢用!」但這句話外國人聽起來,並不禮貌,反而有點頤指氣使。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